第202章 敲山震虎(1 / 2)

怡和经理约见廉政公署人员的消息,像一颗投入深潭的石子,虽未激起滔天巨浪,却在暗流涌动的商界圈层里扩散开去,带来一种山雨欲来的压抑感。

谁都明白,这意味着怡和已经不甘于纯粹的商业竞争,试图将水搅浑,甚至不惜动用官方力量来打击对手。

张建军接到龙五的汇报时,正在审阅东南亚市场开拓的初步进展报告。他脸上看不出丝毫意外,只是淡淡地嗯了一声,仿佛早有预料。

“老板,我们手里的那些东西,是不是该……”龙五的话没有说完,但意思明确。是时候抛出那些关于威尔逊和怡和过往龌龊的证据,进行反击了。

“不急。”张建军放下报告,眼神深邃,“直接把料抛给廉署,痛快是痛快,但容易变成烂账,也显得我们沉不住气。怡和想借刀,这把刀,未尝不能为我们所用。”

他沉吟片刻,吩咐道:“把关于威尔逊通过离岸公司进行利益输送、以及与台岛方面资金往来的那部分证据,挑一些关键但不涉及核心的,复制一份。匿名寄给怡和董事会主席,以及……几位素来与现任管理层不太和睦的元老董事。”

龙五瞬间明白了张建军的意图。这是敲山震虎,更是隔山打牛。不直接与廉署或现任经理对抗,而是将难题抛回给怡和内部。

那些元老董事收到这些证据,绝不会无动于衷,必然会向现任管理层发起诘难,迫使其内部整顿,甚至可能借此机会清洗掉一批人。这远比直接公开对抗更有效,也更符合商业规则。

“另外,”张建军补充道,“给那位约见廉署的经理,也送一份‘小礼物’。把他上次在澳门葡京酒店豪赌,以及和他那位女秘书在浅水湾别墅度周末的照片,匿名寄到他办公室和家里。让他先处理好自己的麻烦。”

“明白。”龙五嘴角微不可察地动了一下,领命而去。

几天后,怡和董事会内部果然掀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几位元老董事联名质询现任管理层关于威尔逊时期某些“不规范操作”的善后情况,并要求加强对高级经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审计和风险控制。

怡和主席被搞得焦头烂额,不得不暂时搁置对外部竞争对手的穷追猛打,转而先应对内部的质疑和整顿。

而那位约见廉署的经理,则在收到那份“私人礼物”后,顿时脸色煞白,再也无心推动什么针对建邦的调查,开始惶惶不可终日,生怕自己的丑事下一刻就登上报纸头条。

怡和掀起的这场阴风,还未完全吹起,便似乎有悄然消散的迹象。

外部压力稍缓,张建军却丝毫不敢放松。他深知,这只是暂时的平息,根源问题并未解决。怡和庞大的体量和深厚的根基依然存在,一旦内部整顿完毕,必然会卷土重来。而建邦实业自身的短板,也在这次风波中暴露得更加明显——过于依赖外部市场和原料渠道,抗风险能力仍有不足。

他再次将目光投向了内地市场。这里,不仅意味着巨大的市场潜力,更意味着稳定可靠的原料来源和产业配套。

“威廉,内地那边接触得怎么样了?”张建军将陈威廉叫来询问。

“有几家外贸公司和轻工部门表示出兴趣,但都比较谨慎,主要是政策层面还有些模糊地带。不过,广州那边有一家国营电子元件厂,设备老旧,效益不好,正在寻求技术改造和合作。他们对我们提出的‘来料加工、技术引进’模式很感兴趣,省轻工厅的领导也原则上表示支持,觉得可以作为一个试点。”陈威廉汇报着最新进展。

“很好!就从这个点突破。”张建军立刻拍板,“你亲自带队去一趟广州,和对方深入谈。条件可以更优惠一些,我们甚至可以预付一部分加工费,帮助他们更新部分关键设备。关键是尽快把合作敲定下来,做出一个样板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