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晨钟暮鼓(六)(1 / 2)

大别之巅 抱着脚走路 3026 字 1个月前

这就叫表达娘爬灰,瞎忙半夜的,那女人不知道在哪里学到这些粗话脏话,居然自然而然说了出来,还说,你想,曾不责怪黄还能责怪谁?

哦,原来是这回事呀,肖方说,她已经回武汉了,咋又回来了?

那个叫肖乃茹的女人说,刚好这时,中央军出兵剿灭江西那伙g匪,这里就忙不过来了,于是,就让曾派人到这里来,搜集情报,搞策反,或者,搞刺杀也行,还不是一组,有好几组,我们这人也算一组,还说,哪一组搞得好,既往不咎,都一律提拔,所以,又派她到此地,说是联络正规军,等待时机,消灭你们,将功补过。

黄也痛恨,觉得自己是运气不好。再一想,你们几个土包子,翻不了多大花儿,要是能联系上正规军,那就像捏死一只蚂蚁。于是她就找曾要人,就派我们几个跟着她来到这里。

联系正规军,你们联系的谁?联系上了没有?周维炯此时才插话,问了一句。

那些正规军,知道没好处,又没上级命令,不愿蹚这趟浑水,肖乃茹说,军队长官,表面上敷衍,不行动,还总是想占便宜。就是那个旅长,还厚着脸皮拿着黄中校的手说,宝贝,你就留下来吧,你留下来,让我干啥我干啥,就是死,我也愿意。

黄一生气,就把我们几个带着,把他爹弄到这儿,在这儿招兵买马,用那些钱财找到任应岐,购买了三十条长枪,两条连发炮,到时候一举把你们灭掉。

可那个任应岐,就不是东西,是活脱脱的土匪。他见到黄,就像见到一块玉,爱不释手。黄撒娇,趁机从他那儿弄来了一百条枪。任害怕这样下去会影响他的形象,就跟黄说,有个地方很隐蔽,有利于潜伏。那时候剿灭李老末,去过,风水宝地。自己要不是身不由己,就带着人马到那儿驻扎。可黄不信。

任应岐又说,在这儿能干大事,让我们住在这儿,不要乱跑,等他把正事儿干完了,合兵一处,内外夹击,攻打你们,肖乃茹说,这话,都是在高山上说的,一阵风都刮跑了,鬼相信呀。

黄中校还说,这明显是在撵人,我们想了想,一咬牙,黄中校就带着我们几个到了这儿。

我们刚到这儿,黄就利用这里人喜欢烧香拜佛求施舍,弄了不少钱,又用这批钱,招兵买马,到武汉购买弹药还有衣服用品,还受到曾的口头表扬,并奖五千大洋。

过了一阶段,来了一个人,这个人走路歪哒歪哒,进寺庙,贼眉鼠眼。把他拿下,黄一看,笑了起来,指着说,冤家,咋搞成这样了?人不人鬼不鬼,怪可怜的。

我问这人是谁?黄中校说,此人就是杨晋阶民团副团总张瑞生。

张瑞生?周维炯说。

嗯,就是他。

肖方说,张瑞生在这儿,真是没想到,郑团长说的,还是真的哟。

肖乃茹继续说,我问,听黄中校说,你不是被周匪捉住了吗?张才说出实情。他说自己跪着求才放的,来这里不是走投无路,而是想回老家。黄眼睛就眯细了,准备杀了他,无意中问了句:你老家在哪儿?

余子店,俺姐就是剧团台柱子,我就是靠俺姐才进杨家的。

那你姐呢?

不知道。

死了?

应该没死。张说,是周匪的妹子把我姐放了。

哦,找你姐干啥?

唉,你不知道,这些年,我在姐夫民团,可不是吃干饭的,小爷我也留个心眼,姐夫年纪大了,比我姐大二十多岁,他儿子一大阵,还有弟弟,哦,特别是他那个弟弟杨晋儒,刻薄寡恩,心肠歹毒,要是姐夫哪天翘辫子了,我和姐还能在杨家待下去吗?所以,把积攒的那些钱,都运回老家了。

多少?黄凑近问。

张以为小姐喜欢他,高兴得不得了,忙说,不多不多,你把我放了再说。

于是就把张放了。

你们把张放了?肖方说,放了他咋不走?

咋可能?不是放,是松绑。张松绑就活了,把头一甩说,我有点饿,弄点饭来。中校眯细眼睛,微笑着,扭过头,看了我一眼。我会意,走出门,给他弄饭。饭弄来了,端到桌上,黄中校拿来一瓶酒,拿出两只杯子——杯子是和田玉的,曾赠送的。黄中校拿出来放在桌上,让我把酒写上,对他说,闻闻,是不是好酒?

瓶装的,张哪里见过?高兴得一饮而尽,然后搭搭嘴说,好酒,就是死在你手里也值了。说过,又递过杯子,黄中校掂着一只筷子,对着他那只手就是一下,说,我叫你贪杯!这么一说,张立即瘫软,直瞪瞪看着说,可怜可怜我吧,只一杯。黄中校嫣然,一挥手,我又写了一杯。张尝到甜头,大起胆子说,不是日吹,我的那些东西拿出来,装备一个团没问题。

一个团?我们姐妹几个都惊讶得张大嘴巴,合不拢嘴。

可是,黄中校看了我们一眼,只是淡淡地嗯,随便问了一句:吹吧你,多少?

光洋钱就三大箱,还有十根金条,你说多不多?张说着,又夹了一坨菜放进嘴里,扬扬得意吃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