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周维炯皱眉,点头,又摇头说,彦青呀,你在笔架山上过学,又在老师的摸瓜队当过队长,还是老师推荐你当团长的,也算我师哥,你想得对呀,我咋没有想到黄玉山,而是想到他女儿黄三姑呢?既然黄三姑是蓝衣社的,那么黄玉山,不是更危险吗?
嗯,周师长,你是这样想的?郑彦青大吃一惊说,还是跟你汇报效果大呀,我们俩想得都有些不全面,按说,还是师长想得正确,要是黄玉山,他是通过谁?还不是黄三姑?这说明,还是黄三姑的可能性大。
只是可能性而已,周维炯说,你们去准备吧,让我想一想,要是他们,滑得跟泥鳅样,看怎么才能活捉或击毙。
按照周维炯安排,郑彦青派四个组,自己带四名机动人员在半山腰,坐镇指挥。
因为大庙后面是直插云霄的大山,三面三组,有一组深入大庙盘查。
正面,必经之路设一个组,五人,四人装卖东西,担着挑子,坐树下凉风;第二组也是四人,两男两女,怀揣短枪。周月琳也在其中,扮太太,坐滑竿,俩男抬着,上山敬香。后跟丫鬟;第三组是砍柴的,拿刀,扛锄,顺右侧爬山,东望望西瞧瞧,寻找目标;第四组顺左侧,是另一座山,与这座山隔条深沟,在大庙侧背,可以居高临下,扮成捡蘑菇的。前两组主要是看庙里虚实,后两组寻找后山出口,防止敌人从后山跑了。
到傍晚,第二组出事了。
第二组人员都没出来。
见此,第一组先放了一枪,接着,三四组齐聚大门口。没算到,庙里呼啦涌出四十多人,大部分都是男人,穿戴还都是正规军制服。此时,还能说什么?郑彦青听到枪声,赶紧上去察看,知道形势紧急,急忙派人增援。
九十八团本身距离该地不远,接到命令,除看守团部的,一律都拉了上去。
敌人火力太强,又有隐蔽工事,不知道虚实,靠近不了,也不敢靠近。
攻打一个多小时,怎么也攻不进去,眼看天要黑了,敌人逃跑了咋办?郑彦青焦急,派漆德奎火速报告。
接到报告,周维炯来回在屋里走了两圈,自言自语:肖方不在,这里兵力有限,听你说,他们还有两把机枪,火力猛,又住在大庙里,又有掩体,很难攻进去;若强攻,会有伤亡,不划算。最主要是没搞清这伙人是什么人,来这里,藏在大庙里,搞破坏?周维炯摇摇头,忽又想起什么说,想起来了,特务!但是,这么多特务,都集中到该地儿,为何?
周维炯琢磨不透,于是说,告诉彦青,别跟他们对攻,耗着,等待时机。明天早上我和肖方一起,带九十七团增援。到了,视情况,再制定方案,行吗?
行,我也觉得这样干最划算,漆德奎又说,师长,我们这多次反围剿,最怕就是敌人机枪,那家伙,突突突,前两次,听到了就跑光了,还咋打?为了这事儿,你大会小会讲,还说不久我们也会拥有,但是,别怕,任何利器都是人掌握的,我们有三和,不怕。但是,师长,要是给我们也弄个把这家伙,我敢说,敌人来多少我们杀多少。
德奎,你这种思想要不得。我们的武器可以比敌人落后,但是,我们的思想不能落后;只要我们思想先进,我们就会没有畏惧心。有道是,两军相遇勇者胜,懂吗?
懂了。
到了第二天,周维炯与肖方带二百多名红军,浩浩荡荡开往沙河。
到山前,周维炯放眼望,最高峰没有峰尖,另一座山有九个峰尖,像九把剑直插云霄。周维炯想起有关商城的传说,看了一会儿说,那座高山不是平顶铺吗?
对面有九个山岔,那就是九峰尖,这座山与九峰尖挨着,要是逃跑,钻到九峰尖里,神仙也找不到,肖方说,这帮土匪,不,特务,为非作歹,选这么个地方,还真是戴着眼镜选的,选对了。
开始,我也认为是特务,但是,据郑彦青汇报说,里面有四十多人,都穿着正规军制服,如果是正规军,四十多人,就不是特务。
不是特务,那是啥?难道是敌人渗透到我们根据地来了,要是那样,四十多人,我们现在的力量,害怕吗?肖方说,显然不害怕。
但是,你想过没有,我们在学校里,课堂上,讲过特种兵,是西方世界经常搞的,开始,都是在非洲出现,出现了,作为利器,搞什么斩首行动,最可怕,周维炯说,是不是反动派搞的特种兵?
肖方想了一会儿,摇摇头说,别说大别山,就是反动派内部,也没有这种建制的东西,军阀战争,没有出现过,只是派出去几个人搞什么情报,再者,搞刺杀活动,至于派成建制的特种兵,没听说过。再说了,把这样一支部队派到这里来,干啥?这里面,山大林密,也不适合开展你说的斩首行动,我感觉不太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