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子一看说,你帮我改剧本,我帮你改名字,你这个“济”,不好,为何?你是大地主的儿子,我们现在正在搞土地革命,分了你家田地,你认为就是救济农民,这种思想要不得,不如改成雨过天晴的“霁”,读音一样,但是,意思就变了。这个“霁”,寓意是,推翻旧社会,迎来新社会,就像雨过天晴一样,春光明媚,前途光明。
好,太好了,英子姐,你这么一改,挺神奇的哟,我以后就叫你说的这个王霁初,彻底忘记以前的王济初。哈哈哈,英子,你真神,还给我以启发呢?我们剧社,总是唱一些老歌小调,虽然说,农民们挺爱听的,但是,里面的思想不新颖,没有教育意义,不如呀,像你说的,改一改,换汤不换罐子。
好呀,你个小脑瓜子,还真很聪明呢,哎,把你这个大才子弄到剧团,算是搞对了,小英子说,你想到什么了,不说话?
想到什么了?我想到一首民歌,是我们经常唱的,叫《小小鲤鱼压红腮》。
哦,是呀,这个曲调都挺喜欢的,很浪漫,什么上江游到下江来,听起来挺轻快的,好多百姓都会唱,就是抱着刚生下来的婴儿,也哼这首曲子呢。
我不是说这个,我是说,可以改。
咋改?
名字改成《八月桂花遍地开》,英子社长,你听听,八月桂花遍地开,小小鲤鱼压红腮,是不是很押韵呀。
胡扯吧,两个就联系不到一块,你咋说?小英子说,一个是鱼,一个是桂花,是树,难道说,你把改成上江游到树上来,那不成了死鱼了,哈哈哈,你真逗,英子笑得前仰后合,指着骂,你个猪脑壳,异想天开,我真是服了你了。
不是,英子姐,你理解错了,不,是我没有说清楚,你误会我的意思了。
哦,那你说,咋改?
我还没想成熟,但是,我脑子里有了初步的想法,王霁初说,我们原来制定的起义计划是中秋节,那时候,正是八月桂花遍地开的时候,我们就以桂花盛开,到处飘香,来预示着革命成功,调调还用《小小鲤鱼压红腮》的调调,只是把歌词改过来,全部换成桂花的歌词,你说行吗?
太好了,哎,是我错怪你了,小英子高兴得手舞足蹈,指着王霁初,掐着腰说,王霁初,这是个政治任务,是天大的事情,你要拼命完成,限你一个星期,咋样?
要得,王霁初高兴地说,不用,三天时间足够了,到时候你看我的。
好咧,嗯,吴英子又指着王霁初说,还是个政治任务,你必须照办。
什么事情?
我要第一个看,你懂吗?我是部长,我是红日剧社书记,我是┅┅
我的崇拜者,王霁初接话说。
哼,你说什么,看我不打死你,吴英子说着,就要冲上来打王霁初。
王霁初见状,直视着英子后背说,肖团长,你怎么也来了?
我英子停住了,吓得脸惨白,慢慢转过身,看见后面一个鬼影子都没有,又转过来,又要打,这次,王霁初又说,肖团长,你怎么也来了?
英子不再上当,掂起地下一根棍子,就要打王霁初,并说,嗨你个地主羔子,心眼这么多,躲过一时,能躲过一世吗?我这就打死你。
郑彦青说,这次,我恰恰就在吴英子身后,见此,我大喝一声,英子,干啥?你们虽说剧团,演戏有武大功,不假,可是,现在不是演戏,你打王霁初,干吗?
英子这次吓傻了,直接钉在当场,一句话也不说,还伸出舌头,王霁初知道英子啥意思,赶紧说,肖团长,我们就是在排戏。
你们就是在排戏?什么戏,说我听听,郑彦青说,我可也是黄埔军校毕业的,别哄我。
英子赶紧转过身,尴尬解释说,肖团长,我们是在排戏,又看看王霁初,王霁初赶紧说,我们想把《小小鲤鱼压红腮》改成《八月桂花遍地开》,唱词还没有想好,我们想,借助宣传商城起义,把最近一阶段我们红军的所作所为加进去,先排练一个舞台戏。
哦,这个想法挺不错,郑彦青说,有故事吗?
有呀有呀,吴英子此时才转过来弯子,笑着说,我们想把你和周师长怎么智取丁家埠民团的,写进去,其中有一段,是写周大哥如何一步跨上饭桌子,拔枪指着下面,高喊,我们起义了,谁不服,我他妈的就开枪了。
嗯,好是好,英子,你刚才拿个棍子,是不是学你哥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