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哪来的夯货(2 / 2)

作为歙州别驾,鲁郃的偶像就是曹子建。

生活中处处效仿,每逢宴饮起舞之时,都会念曹子建的《箜篌引》。

以至于麾下幕客,时常将其比作曹子建,以此来拍马屁。

偏偏鲁郃就吃这一套,因而时常摆酒设宴。

另一名幕客趁机说道:“别驾近日可有新作?”

鲁郃被搔到痒处,面上却故作姿态道:“前阵子登山踏青,心有所感,倒是有一首五言,不过游戏之作,难登大雅之堂。”

那幕客赶忙劝道:“别驾何必谦虚,有此佳作,理当让吾等瞻仰品鉴,何须藏着掖着,非君子所为。”

“你们呀,罢了。”

鲁郃摆摆手,勉为其难地念道:“东风拂柳线,新绿上林端。初莺争暖树,野径没幽兰。携酒临清涧,振衣陟崇峦。仰观浮云逝,俯惜落英残。骋目情何极,怀忧若转丸。荣华终摇落,谁为驻金鞍。”

这首诗根本谈不上佳作,字里行间都在模仿建安文学慷慨任气的风格,却徒有其表,不见其神,过于刻意了。

然而,酒宴上的四名幕客,却纷纷闭目,一副如痴如醉的模样。

片刻后,先前问鲁郃可有诗作的幕客率先开口,抚掌道:“妙,妙啊,前半阙描绘暖春景象,下半阙暗含忧思,立意悠远,令人回味无穷。”

见他拔了头筹,其他三人也不甘落后,纷纷开口。

“不错,尤其是结尾处的‘荣华摇落’乃是画龙点睛之笔。”

“吾却觉得……”

不得不说,这些幕客水平着实不错,一个个引经据典,让人信服。

文学这东西,本身就是很主观的。

有些人就喜欢‘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的豪迈悲壮,有些人则喜欢‘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的洒脱浪漫。

就在鲁郃享受麾下幕客们的吹捧之时,一声高亢刺耳的奏报声,在院外响起。

“报!”

“禀别驾,贼人攻城!”

啊?

听到传令兵的禀报,前厅中的五人纷纷一愣。

自打景福元年,杨行密夺取歙州,任陶雅为歙州刺史后,歙州已承平十三年。

十三年无战事,这在乱世之中,是极其难得的。

这也是为何,歙州赋税如此沉重,治下百姓却咬牙坚持,没有选择反抗的原因。

因为哪怕赋税再繁重,好歹不打仗,只要安定,怎么着都能活下去。

宁做太平犬,不当乱世人呐!

整整十三年没有战事,也让歙州上下官员将领心生懈怠。

待回过神后,鲁郃神色紧张地问:“贼人将领是谁,兵卒几何?”

传令兵答道:“将领不知,许是吴越军,兵卒约莫两千。”

听到两千余人,鲁郃先是暗自松了口气,旋即又不可置信道:“两千?”

传令兵如实答道:“西城汪都尉登楼观贼人火把,使点兵术得之。”

点兵术,是古时将校必备的技能之一。

俗话说,人上一千,彻地连天;人上一万,无边无沿。

千万别觉得一千人很少,扎堆站一起的时候,黑压压的一片极其唬人。

而人的眼睛是会欺骗自己的,仅凭短时间的目测,很容易对敌军人数预估造成极大的偏移。

因而,便诞生了点兵术。

所谓点兵术,是一个口诀,亦是一个公式,只需套用公式,便能大致得出敌军人数。

一时间,四名幕客面露怪异之色。

鲁郃更是失笑道:“哪来的夯货?”

不是夯货,又怎会只率不到两千人,就敢来攻打歙县郡城。

当年田頵统兵三万,足足打了一年半,都打不下歙县,两千人就想打歙县,岂不是夯货?

“哈哈哈哈。”

这句话,引得幕客们放声大笑。

鲁郃觉得荒谬,摆摆手:“这等小事,何须上报,让西城守军自行退敌,去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