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少女情怀总是诗(2 / 2)

刘靖只觉一阵恶寒。

娈童这股风气,自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兴起了,读书人常常会带一个清秀的书童在身边,帮忙背书磨墨,火气来了,还能拿来泻火。

可这种事情,属于心照不宣,私下里怎么玩都没事,不能拿到明面上。

这崔和泰正大光明的把优伶接回府上,但凡有点心气儿的女子,都无法忍受。

能与崔家联姻,想来那小夫人的娘家也不差,自然不会受这种窝囊气。

刘靖总结道:“独苗就是容易娇惯。”

崔云两个兄弟早夭,膝下又只有崔和泰这一个儿子,作为崔家唯一的独苗苗,崔和泰被惯坏并不让人觉得意外。

“谁说不是呢。”

福伯深以为然地表示赞同,旋即招呼道:“不说这些了,老夫人送了红豆糕,一起来尝尝。”

“那我今儿个就沾沾您老的光。”

刘靖也不矫情,大大方方地走过去。

这话让福伯很受用,笑呵呵地说道:“什么沾不沾光,俺这大岁数了,吃不了多少。”

红豆糕卖相不错,外头是豌豆粉的皮儿,一口下去,满满的红豆馅料,甜味有,但却不多,只有一丝丝。

想想也是,这年头糖是稀罕物。

不管是饴糖还是蔗糖,都不是贫苦百姓能消费起的,便是主家一年到头也吃不到几回蜜饯。

刘靖咽下口中红豆糕,随口问道:“福伯,你方才说以前成过亲,膝下就没个一儿半女?”

“有两个儿子,不过都俱都早夭。俺那婆娘身子本就不大好,伤心之下,没多久也撒手人寰了。”福伯的语气很平静,但刘靖却听出了这个世道的艰辛与悲惨。

婴儿早夭率太高了。

可能一场小小的感冒,就会要了孩童的命。

而且不单单是平头百姓,崔家这样世家,乃至皇家都是如此。

谁家要是没死过一两个孩子,那都是稀奇事。

刘靖隐约记得,前世曾看过一篇文章,统计了古代婴儿的早夭率,高达43.8%!

几乎每两个婴儿,才能存活一个。

这也是为何,皇帝一般都会可劲儿的播种,可劲儿的生,因为谁也不知道孩子能不能成功活到长大。

历史上,绝嗣的皇帝可不在少数。

一老一少边吃边聊,多是福伯说,刘靖听。

一小包红豆糕没一会儿就吃完了,刘靖拍拍手,拎着竹筐去喂马了。

眼下还有青草,待入冬之后,这三匹马就只能吃干料了。

傍晚。

忙活了一天,刘靖闻了闻身上,臭烘烘的。

没法子,一整天都和马粪牛粪打交道,不臭才稀奇。

径直来到井边,脱下衣裳,拎起一桶井水就往身上浇。

这些天他已经习惯了冷水洗澡,加上体魄强健远超常人,没有丝毫异样。

握着皂角,将浑身上下仔细搓洗了一遍,刘靖擦干身子,穿上衣裳,去厨房烤头发了。

这会儿唯一麻烦的就是头发,每回洗完澡,都要趁着煮饭时,烤上好一会儿才能勉强将头发烤干。

偏偏这一头乌黑柔亮的长发又不能剪了。

此时,有一种刑法叫做髡刑,就是将犯人的头发胡须全部剃光。

正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所以髡刑虽不疼不痒,对犯人而言却极其屈辱。

受髡刑者,皆是不忠不孝、罪大恶极之徒。

作为后世穿越而来的刘靖,自然不在乎这些,可若剪了头发,只会被当做受过髡刑的犯人,届时将会寸步难行。

他目前无法改变环境,所以只能选择适应环境。

饭做好了,头发也烤的差不多了。

福伯因吃了红豆糕,所以没甚胃口,大半的麦饭都进了刘靖的肚子。

勉强吃了个五分饱,他开始琢磨起了接下来的路。

路要一步步走,饭要一口口吃。

等离开崔府后,当务之急就是搞钱。

有了钱,才能招揽手下,购买兵刃甲胄。

随后,静等江南大乱,寻找机会,投靠一方势力,再徐徐图之。

问题是,该怎么搞钱呢?

古代最赚钱的生意就两样,盐铁!

其中又以盐最为暴利。

盐的成本其实很低,但售价往往是成本的二三十倍,甚至百倍。

而盐又是必需品和消耗品,不吃盐可是会死人的,即便再怎么省,一户三口之家,一年至少需要五斤盐。

正因如此暴利,所以才有那么多私盐贩子。

而不少反贼,又是靠贩卖私盐起家。

其中最出名的,便是黄巢。

此外还有王仙芝、钱镠、张士诚等等一大批反贼。

可私盐贩子不是谁都能干的,你得有极强的人脉,不但要有稳定的上家,还得有信得过的下家,因为贩卖私盐乃是重罪,一旦被抓,可是要杀头的。

搁后世,就跟卖白粉没区别。

毒贩有多谨慎小心,私盐贩子有过之而无不及。

所以,对刘靖这个逃难而来的人而言,贩卖私盐干不来。

起码短时间内干不来。

盐铁做不了,还有什么生意简单又来钱快呢?

肥皂?

不行,这年头油脂都不够人吃的,哪有剩余的用来做肥皂。

那些穿越用猪油做肥皂发家致富的,有一个算一个,都是傻缺。

玻璃?

也不行,这东西对温度的要求太高,如今的燃料根本达不到,且前置条件太多,等他把玻璃研究透了,估计也七老八十了。

“刘靖,你在想什么呢?”

正当他想的出神之际,耳畔传来崔莺莺那银铃般的声音。

“啊?”

刘靖回过神,发现夜幕已笼罩天际,银色月辉洒下,为小院镀上了一层银色。

只见崔莺莺俏生生的站在一旁,嘴角挂着一抹笑意,手中照例提着一个食盒。

“见过小娘子。”

刘靖作势起身,却见崔莺莺摆摆手,含笑道:“你往后不必这般多礼。”

“喏。”

崔莺莺将食盒递过去。

“多谢。”

刘靖微微一笑,接过食盒,打开之后发现是一碗汤饼,面上还卧着一颗鸡子。

他食量远超常人,否则如何维持天生的神力,先前也只吃了半饱,且因为没有油水,这会儿已经消化的差不多了。

刘靖也不客气,端起碗就吃了起来。

崔莺莺拢了拢裙摆,丝毫不嫌弃地上脏,挨着他坐下。

她不晓得为何,只知道哪怕看着他吃饭,心中都觉得欢喜。

崔莺莺好奇道:“你方才在想什么呢,我都来好一会儿了,都不见你察觉。”

“想如何赚钱呢。”

咽下口中汤饼,刘靖如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