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整肃与织网(2 / 2)

他指着车间里那些略显陈旧的设备,“这些机器,很快会分批更换成德国和日本的新式设备。操作新机器,需要新技术。公司会出钱,送大家去培训,去学习。培训期间,工资照发,还有补贴。学成回来,通过考核的,基本工资上调三成,计件单价也提高。”

老师傅们原本带着抵触和疑虑的眼神,渐渐亮了起来。加工资,学新技术,这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但是,”张建军话锋一转,语气严肃起来,“新的设备,新的工艺,就需要新的规矩。以前磨洋工、混日子的那一套,必须改掉。质量必须达标,效率必须提升。愿意跟着公司一起进步的,我张建军绝不会亏待。不愿意的,现在就可以去财务结账走人,我多发一个月薪水当遣散费。”

恩威并施,目标明确。大部分老师傅和技术骨干都选择了留下。他们看到了更好的前景和实实在在的利益。

随后,张建军又从观塘老厂调来了几名得力干将,担任新厂的生产副厂长、车间主任等关键职位,带来了建邦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奖惩制度。

短短一周,电子厂的风气为之一变。生产效率和质量开始稳步提升。

处理完这些,张建军将陈威廉叫到办公室。

“威廉,我们的摊子铺得越来越大,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粗放管理了。”张建军递给他一份自己草拟的纲要,“接下来,我们要做几件事。”

“第一,成立正式的人力资源部,制定科学的薪酬体系和晋升通道,面向社会和高校,高薪诚聘有经验的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财务、法律和市场营销方面的人才。”

“第二,建立健全严格的财务审计制度和采购流程,所有超过五千港元的支出,必须由至少两级主管签字核准。防止内部腐败和浪费。”

“第三,成立战略发展部,由你直接负责,专注研究市场趋势、政策变化和竞争对手动向,为公司的重大决策提供依据。”

“第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树立质量第一、效率优先、诚信守约的核心价值观。这件事,我亲自抓。”

陈威廉仔细看着纲要,心中震撼。老板这是要将建邦实业从一个家族式、草莽气浓厚的企业,向现代化、制度化的集团公司转变。这需要极大的魄力和远见。

“老板,我立刻去办。”陈威廉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但也充满了干劲。

“不急,一步一步来。关键是选对人,定好规矩。”张建军强调道。

就在张建军忙于内部整顿时,外界并未停止变化。怡和洋行在威尔逊倒台后,经过短暂混乱,迅速任命了一位新的经理人接替他的工作。这位新经理作风更加低调务实,暂时未见有激烈动作,但张建军明白,这更像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利铭泽和霍英东牵头组织的“华商联谊会”第一次非正式聚会,在一艘私人游艇上悄然举行。与会者除了利、霍、张三位,还有几位南洋侨领代表以及香港本地几位实力雄厚的华商。聚会气氛融洽,交流了许多不便公开的市场信息和政策风向,张建军获益匪浅,也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这个高端圈子里的地位。

而北边的那条线,似乎也终于有了新的动静。钟博士汇报,在与内地某科研机构的一次技术交流中,对方一位副主任“无意间”提及,近期会有一个来自北方的“经济考察团”访港,似乎对香港的电子产业发展“颇感兴趣”,并询问建邦实业是否愿意“适当参与交流”。

鱼饵,终于再次抛了出来。

张建军站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看着下方繁忙的街道。内部正在梳理整合,外部的关系网络在逐步织就,潜在的盟友和敌人都在各自布局。

他知道,短暂的平静期即将结束。下一轮的较量,或许很快就会到来。而他,已经做好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