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314喜事临门
次日上午,唐植桐是被张新平热情异常的送至车站的。
唐植桐是知道原因的,因为昨晚喝酒后,张新平吐露了心里话。
茶淀虽然归四九城管理,但山高皇帝远,在供应上并没有跟上四九城的步伐。
五月份的时候,四九城居民的肉票缩减,这边也理所当然的跟着减了。
但与四九城不同的是,四九城居民排排队运气好能买到肉,而这边买肉的难度超级加倍了……
这也是昨天张新平看到两个猪头后立马不假思索答应下来的原因之一。
长时间不吃肉,大人还好些,家里的孩子正在长身体,整天菜秧秧的,做父母的看着心揪得慌。
冬瓜,因为其名,不少人都以为这种蔬菜产于冬天,其实这种认知是不对的。
四九实验中学出过很多大拿、名人,那个“不爱红装爱武装”就是出自这个学校,唐植桐掐指一算,凤珍要高一级,等风起时已经毕业。
“你自己的做的事,你不知道?静文把信收起来了。”张桂芳接过挎包,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没有半点责怪的意思。
“嗯?你这话里有话啊,通知书才刚到手,分班已经确定了?”唐植桐愣了一下,将菜盛出来,问道。
“成,都随你。”唐植桐很尊重凤珍的意见,有自行车,走读也方便。
“行,吃吧。”家有喜事,加个菜的事,张桂芳没拦着。
无论是学习,还是打关系,都是一样的道理,水过地皮湿,只是当下面子上好看,收不到预期的效果。
“你这倒霉孩子,这才是咱家最大的喜事,以后先捡大的说。”唐植桐听后很高兴,没白费了小王同学这阵子的辅导,凤珍的升学问题终于尘埃落定,哪怕以后考个中专,这辈子也稳了,妥妥的中产。
冬瓜是一种神奇的蔬菜,有天然空调之称。
“我知道,昨天下午领回来的通知书。”小王同学一点意外的表情都没有,跟婆婆打声招呼,揉揉凤芝的脑瓜子,搬个马扎蹲炉子旁边,等着端菜。
“文文,明天你给吕大夫捎过去吧。洋哥上回给我提过一嘴,这次是兄弟单位发过来的,估计他没少搭人情。”唐植桐将炒好的第二个菜盛出来,交代王静文道。
“行。”王静文没拒绝,这是正事,自己离吕丽娴近,正好过去聊聊天。
凤珍也不反抗,任由哥哥用这种方式表达着喜悦。
“虽然咱妈说得对,但以后不许拿咱妈说的话来反驳我。”唐植桐又用了揉了揉凤芝的脑瓜子,小小的孩子,个头不大,心眼不少。
“你就别吓唬我了,咱妈没批评我。”睡一张床上这么久了,唐植桐对小王同学了解还是很全面的,这是又起了顽皮的心。
“那就好。花了不少钱吧?这事没法从单位走账,我承担一部分吧。”唐植桐昨天出发的时候并没有带额外的东西,方圆下意识的就认为是用钱办的,说着就要去掏钱。
冬瓜这种蔬菜和南瓜一样,只要没有磕碰,耐放,属于张桂芳的储藏菜种。
“凤珍,哪个初中?拿你通知书来,我瞅瞅。”将表扬信的事抛之脑后,唐植桐咧开嘴朝凤珍招招手。
“还够,咋了?”张桂芳这次停下脚步,回道。
“哪有老虎,是老胡,我们单位的同事,前阵子给他帮了个忙。”唐植桐回过神来,连忙编瞎话找补道。
下班后,唐植桐带着剩下的四个馒头回家,打算晚上热一热吃掉。
“住校,还是走读,想好了吗?”唐植桐将凤珍脑袋揉成了鸡窝状,这才打开通知书,扫了一眼,问道。
“还有,还有!姐姐的通知书来了,考上初中了!”凤芝接连抛出家里的喜事,告诉唐植桐。
四九实验中学在四九城女校中排名第一,是集初中、高中为一体的学校,前身是师大女附中,校址在内城的二龙路,离家大概有十五里路。
“圆哥放心,妥了。”唐植桐给方圆让了一颗烟,只说了一句话,就让方圆心安。
因为导热比的缘故,盛夏时节,冬瓜会始终保持凉爽的温度,所以有些害热的人喜欢抱着冬瓜睡。
“妈,咱家还能凑出二十个鸡蛋吗?”在张桂芳喂鸡回来,唐植桐开口问道。
唐植桐一边跟妹妹逗乐子,一边往正房走,来到屋里,先把挎包交给张桂芳:“妈,还有几个馒头,晚上热热吃吧。刚才凤芝说表扬信,什么表扬信?信在哪?”
关于冬瓜的谚语有不少,像什么“立秋吃三瓜,身体顶呱呱”,“秋后吃三瓜,虫草不如它”。
“四九实验中学。”凤珍脸上有淡淡的笑容,拿出通知书递给唐植桐,就这么静静地站着,跟凤芝活跃的性格迥然不同。
到达押运科后,唐植桐一下车就碰到了在站内巡视的方圆。
唐植桐是读过初中的,对各个初中都略有耳闻。
“今天下班先去了那边一趟,也领到通知书了,和凤珍一个学校。”小王同学嫣然一笑,回道。
这些鸡已经孵出来三个多月了,也该到下蛋的时候了。
唐植桐做菜的工夫,小王同学下班到家。
“民以食为天,吃的最大,咱妈说的!”凤芝理直气壮的反驳道。
唐植桐自然知道现下肉食珍贵,但一出手依旧是两个猪头,一来是自己不缺,二来是遵循唐奶奶的教导“浇地要浇透”。
“我还真不清楚,那等静文回来我问她吧。”唐植桐看到母亲的表情,放下心来,看来不是古都林业部门发来的表扬信,只要不是这个,其他的甭管是什么表扬信,都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