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意祛病辟邪,祈求健康平安。
外国友人纷纷发视频:
“我在华夏亲身感受了端午节!
吃粽子并非只为了果腹,它是华夏民族对诗人屈原几千年的纪念。
赛龙舟不是单纯的划船比赛,它是英雄精神的延续。
悬挂艾草,佩戴香囊,是对健康生活的向往。”
“棒子国所宣传的端午祭:
摔跤、拔河、荡秋千……
请问这些和‘端午’这个概念有什么关系?
我只看到他们对一个传统节日的生硬嫁接!”
“‘端午’这个词汇,原来是‘中正端直’的意思。”
“每一个华夏人都知道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
这是真正的文化传承。”
“棒子国端午祭的证据模糊不清,应该好好查查。”
铺天盖地的外国友人反馈,很快引发了国际教科文组织的高度关注。
在华夏,关于端午节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核心内容围绕着纪念屈原、龙舟竞渡、吃粽子等习俗。
在两汉、魏晋、唐宋明清时期均有清晰连贯的演变记载。
而在棒子国的古籍文献中,关于端午的早期记载则语焉不详。
大量棒子国自身的古籍文献还记录了汉字文化和中原节俗对其的影响。
棒子国端午祭的很多习俗,其实是他们将自身一些地域性元素,生硬嫁接到了传入的端午概念上。
真正的端午内核,无论是形式还是精神,都完整地保留在华夏。
棒子那边长期作为华夏的附属国,向华夏学习了很多文化。
现在反过来说那些文化是他们自己原创的,真是可笑。
基于压倒性的证据链条,国际教科文组织最终做出了决定。
将“端午祭”从非遗名录移除,并将华夏“端午节”列入!
棒子马上抗议:
“这是强盗行为!还我非遗名录!”
“你们都联合起来欺负我一个是吗?”
“那些都是一面之词啊,你们来棒子国参观了没?”
“强烈抗议暗箱操作!”
国外网友可不惯着他们:
“直接锤了!原来真的是抄作业啊!而且是连答案和步骤都偷!”
“太尴尬了吧,抄来的东西被老师当场揭穿,还要在班上大闹特闹!真给东方文明丢脸!”
“终于正本清源了。这种恬不知耻的文化盗窃,是时候付出代价了。”
华夏举国欢庆:
“我们赢了!终于赢回来了!”
“打他们的脸!那些苟日的棒子国!偷了东西还嚣张!”
“喜大普奔!干得漂亮!”
“多亏了凤凰奇迹的《华夏传说》把各国网友吸引过来。
是他们的歌,让我们找回了文化自信,也让世界看见了真正的华夏!”
外国网友们继续在华夏流连忘返,在国际平台上发着在华夏的所见所闻。
棒子们如坐针毡:
“华夏有什么好玩的?你们知道棒子国有多大吗?我们开车从东到西横穿国土,要整整三个小时!”
“从我们最南端到最北端,开车居然要整整四个小时!”
有个棒子国知名旅游博主,还特意发布了一段棒子国三天自驾游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