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页(1 / 2)

谁是谁的缘 一周三连 2899 字 4个月前

一只红黄灯笼高悬,下面拉着一条横幅,上写“灯谜”两个字。

“要不要猜?”葛从宁说,“是免费的,猜出灯谜来可以拿到那边的摊位上去换东西。”

东西倒是次要的,主要是一个乐趣。

灯谜的谜题挂在木架上,要猜的人直接从木架上取下灯谜。

方缘拿了一个,念出:“泪水一抹心恨消,打一个字。”

陈灿说:“这是什么字?”

方缘说:“眼?”

在旁白看守的人对她比了个安静的手势,意思是不准讲出来。

葛从宁把笔递上去,“猜出来就写在下面,等会拿过去兑奖品。”

陈萱说:“也不太难嘛,方姐姐看一遍就猜出答案来了。”

吴启就站在她们旁边,再远一点是宋羡书,也在看架子上的灯谜,另外两个不知道去了哪里。

吴启也拿了一个下来,“这应该是分难度的,我们才走到第一个架子,是比较简单的,后面的会越来越难。”

他们继续往下走,到第二个架子上,陈灿拿了一个,“又是字谜,如苗得雨,似花初开。”

陈萱说:“是不是这个字。”

她用笔写上。

陈灿看了,摇头:“合不上啊,这后面的花字怎么解释。”

陈萱努努嘴,“那我不知道了。”

吴启也写了一个字,也不太对。

方缘就问:“是不是有难度?”

“方姐姐,你来看看。”

方缘看了,又看了先前的两个字,笑说:“是这个字吧。”

“真是!你一写出来我就反应过来了。”

第二个解出来,就到下一个去。

解到第五个的时候,陈萱拿着之前猜出来的灯谜红纸,“等等,我先去看看标准是什么,要猜到多少个才能换奖品。”

她跳出人堆到前面去看规定,一会儿又挤回来,“猜十个,十个就能换一个花灯。”

“我们猜到第几个了?”

陈萱数了数手上的,“加方姐姐那个六个了。”

吴启便笑说:“那加加油,还有四个就可以了。”

方缘在猜谜这方面好像是有点天分的,今晚的大部分都是她在猜。

到后两个的时候,也就是最难的两个了,不是挂在架子上的红纸,而是两个老人坐在桌子后现场出。

老人用毛笔在小纸条上落笔,方缘展开纸条,念出:“只听弦响,不见箭来。”

老人说:“对喽,打一四字成语。”

☆、第27章

“成语……”

成语又不合前面的一个字,一个物了,脑经转得快,会联想,还有真的实实在在地知道有这么个词。

陈灿在想,吴启也在想。

陈萱是想不出来,一路上都靠几个哥哥姐姐猜,她光是等着凑足十个领花灯,现在也不想,看看方缘又看看陈灿吴启,“你们想到了吗?”

吴启:“没思绪。”

陈灿问方缘:“你想到了吗?”

“只闻弦响,不闻箭来……想不到……”

老人一听想不到,笑得更慈祥,“不着急,慢慢想。”

葛从宁对着陈萱的耳朵悄声,陈萱扬起手里的纸张,边听葛从宁的话边喊:“我知道了我知道了。”

老人就点她:“那小姑娘你来说。”

陈萱一张嘴,回头看葛从宁:“从宁姐你刚才和我说什么来着,我忘了。”

葛从宁抿嘴笑,又在她耳边提醒她,最后加上一句:“快说,免得又忘了。”

陈萱就赶快把得到的话说出来:“只闻弦响,不闻箭来,打一成语,就是——虚张声势!”

“答得没错。”

老人拿会那张小纸,点了红,还回来,“到下一个摊位上去吧。”

陈萱拉上葛从宁,高兴说:“走,最后一个!”

下一个摊位其实就在这个摊位的旁边,一步的距离,几个人挪挪位置就到了。

这个摊位上的老人正在写谜题,消失了的宋猷书和冯京墨就回来了,看他们都在这里站着,就问:“等什么呢?”

“等猜谜,我们已经猜了九个了,还有一个就能得奖了。”

陈萱高声说:“表姐夫,方姐姐一个人就包办了一大半,她猜这个可厉害了。”

方缘笑说:“都是运气,刚才那个不就没猜出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