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夏给正德帝行了叩拜之礼。
正德帝很尊重刘大夏这位治国水、打过仗、干过封疆、管过兵的功勋老臣。
正德帝道:“给刘卿赐座。”
常风违礼,抢先开口暗示刘大夏:“刘老部堂。昨夜伱被内厂关在锦衣卫诏狱。诏狱中人是否对你上过刑,逼迫你承认纳贿瞒报?”
刘瑾面色一变:“禀皇上,常风这是在当着您的面,撺掇罪官翻供。”
常风素质四连:“我不是,我没有,别乱。刘公公怎好凭空污人清白?”
正德帝摆手打断了二饶争吵,随后望向刘大夏:“刘卿,朕问你,纳贿瞒报之事可属实?”
刘大夏答:“属实。”
刘瑾在一旁插话:“皇上您看,正如老奴所言,刘大夏是君子,对过往所犯不法情事供认不讳。”
正德帝问刘大夏:“你为何要这样做?”
刘大夏答:“禀皇上。臣这样做是为了广西的安定。”
“边疆土司是正常嗣职还是弑父嗣职都无所谓。重要的是,土司要忠于大明!”
“臣当时就判定,岑猇虽干下弑父之事,但为人很聪明,不会跟强大的明军作对。”
“他当土司七年,田州可曾发生过叛乱?可曾发生过蛮变?都没樱证明臣当时的判断是正确的。”
“若当时臣将弑父嗣职之事上禀。朝廷定会发大兵讨伐岑猇,激出叛乱。”
“广西地方,历年来都是一个土司反,十个土司跟着反。到那时,广西地面将乱成一锅粥。”
“朝廷要派无数的军力,耗费无数的钱粮去平叛。”
刘大夏的话,让正德帝陷入了思考。
正德帝暗道:如果当年换作朕处置岑猇弑父之事,恐怕朕也会选择息事宁人。
岑溥、岑猛父子的那点冤枉,跟整个广西的安定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
虽明知刘大夏是老成谋国之举,正德帝还是要治他的罪。
想收回下边军、卫所军的兵权,就必须搬开刘大夏这块绊脚石!
正德帝道:“刘卿,你这么干虽是为了广西的安定。但触犯了朝廷法度。”
刘大夏并不否认:“回皇上。法度就是法度,不管法度是否讨人喜欢。”
“臣愿意接受一切惩处。”
“另有一事,臣要明。清者自清。岑猇送臣的那一匣子珠宝,被臣贡到了内承运库。有内承运库的贡单详票为证。”
“贡单详票就在臣家里的书房郑皇上尽可以派人去取来验真伪。”
正德帝道:“不用取了。刘卿的人品朕是知道的。既然你承认纳贿瞒报之事来啊,先将刘卿带回诏狱,好生伺候。他在诏狱期间若少了一根毛,朕拿你们是问。”
两名大汉将军将刘大夏带了下去。
接下来要讨论对刘大夏的处罚了。
刘瑾希望能把刘大夏彻底整死,物理意义上的整死。
刘瑾道:“禀皇上,刘大夏身为兵部夏官,勾结边疆土司,欺君瞒上。是实打实的图谋不轨,意图谋反。”
“按律,应予凌迟极刑!但请皇上念刘大夏是四朝元老,颇有功绩。老奴建议,赐刘大夏白绫自尽!”
常风道:“刘大夏什么时候意图谋反了?!他要想谋反,下越乱对他越有利。他应该派兵讨伐田州岑猇,激起广西大规模的叛乱!”
刘瑾道:“总之,必须杀刘大夏。不杀刘大夏,则不能正朝纲。下悠悠之口会如何评价?一个包庇弑父之饶兵部夏官,竟能安然存于世间?”
常风和刘瑾针锋相对。
就在此时,左都御史屠滽开口,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屠滽道:“禀皇上。刘大夏之罪不可不惩。但绝不能杀!他做这件事的目的是为了朝廷,只是手段违背法度而已。”
刘瑾有些发急:“即便不杀他,至少也要罢他官职发配他去边关戍边!”
常风刚要反驳,没想到正德帝立马拍板定钉:“好,就罢刘大夏官职,贬为戍卒,戍边肃州!”
“另命广西巡抚派两万驯象卫所军,护送岑猛夫妇回田州,重掌土司之位。”
“岑猇若敢反抗,便将其剿灭之!”
“就这么定了!”
就这样,弘治三君子之一、四朝功勋老臣刘大夏丢掉了官职,在七十三岁高龄被发配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