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常风,升任北镇抚使!(五千字章)(1 / 2)

可常风也是参加过今春会试的,殿试金榜出炉后,他专门看了邸报上的金榜名单。

他不记得一甲和二甲前十有张彩的名字。

常风拱手:“原来是今科进士公。惭愧惭愧,我也参加了今科会试。奈何才学不济,名落孙山。”

张彩大为惊讶:“常镇抚使是武官,竟有举人功名?”

常风笑道:“我中举的名次也不高。位列去年北直隶乡试第九十八名。忝列桂榜尾而已。”

官员之间初次见面要盘道。盘道无非是相互问问哪年中的举人,哪年中的进士,名次多少,座师是谁。

一旦是同科中举人或中进士,那就攀上关系了,成了同年之谊。

如果主考官是同一人,那就更了不得了。是座师门下亲切的师兄弟。

张彩不但长得好,还很会话。他笑道:“我是去年陕甘乡试桂榜第二十一。然顺府学风兴盛,西北那边是比不聊。”

“顺府桂榜的九十八名,论才学恐怕相当于陕甘前十。”

大明的科举制度有着能够改变人生轨迹,跨越社会阶层的魔力。

按张彩所,他去年还只是个秀才而已。乡试中举,一路进京金榜题名。又分入吏部,三个月从观政擢为文选司主事

用后世的话,张彩的人生在短短一年内开了挂。

常风随口问:“不知张主事金榜名次?”

张彩答:“惭愧,二甲第六十九名。”

常风听了这话,差点让茶呛到!

二甲第六十九?这是个中不溜的名次。进不了翰林院。撑死外放到地方上当个推官或知县。

张彩却被选入六部之首的吏部当了观政?还这么快擢为主事?

张彩看出了常风的疑惑。他指了指自己的脸:“靠这副皮囊沾了光。”

常风释然。

大明无论是殿试还是选官,都是要看脸的!

长相出众者,会得到破格提拔。

长相丑陋者,这辈子仕途基本没戏。

举人候选官员的“大挑”更是这样。丝毫不看才学,也不看桂榜排名,只看长相如何。

譬如广东人杨一清,自就是岭南出名的神童。十四岁就得中广东乡试第一名解元。

其文章、能力、为人都是一等一的。

这样一位神童级的人物,成化八年进京参加大比,会试拔贡位列前五,殿试坐在第一排。

然而殿试时,因他的长相比狗还难看,而且没胡子,像宦官。被成化帝点在了三甲第九十五名,金榜榜尾。

杨一清像一头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驴一般在京城官场混了十九年。到现在只是个正五品的中书舍人。

常风心道:张彩是凭着长相得到了破格的拔擢。这就不稀奇了。

他这张脸,恐怕大明官场几十年才能出一张。

张彩还很会拉关系。他不卑不亢的:“既常镇抚使与我同年参加会试,那咱们就算同年。以后还要多多切磋学问!”

以常风今时今日的地位,张彩是在高攀他。

但张彩话的语气丝毫没有谄媚的腔调,又打着“切磋学问”的名号。

常风如沐春风。丝毫没有那种被人阿谀奉承,强攀关系的厌恶福

有种人就是这样。长得赏心悦目,话让人如沐春风。简直就是社交界的宠儿。

但好看的皮囊下,住着的到底是高尚的灵魂还是龌龊的灵魂就不好了。

至少现在常风对张彩的印象不错。

不多时,书吏拿来了虎豹凭笺,给常风开好了官凭。

已经是傍晚时分了,常风拿了官凭,高高兴心回了府。

老丈人刘秉义来了。

刘秉义笑道:“哎呀,我的好贤婿又高升了!”

常风惊讶:“老泰山,您的消息真灵通啊!”

刘秉义道:“我们这些闲散官儿,每日闲着没事儿就是磕着瓜子、喝着茶议论官场上的消息。”

“你升了官,我也跟着脸上增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