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章逆练神功
文彦博被文贻庆搀扶着,到了福宁殿的时候。
他的眉头就皱起来。
因为迎面而来的人,是他现在最讨厌的人。
太子少保、彰德军节度使张方平!
不过,很快文彦博就笑了起来。
因为,文彦博知道,冯京马上就会奉诏回朝了。
圣旨已经下了。
都是被逼的。
时间就在太皇太后圣节之前。
赵煦哈哈笑了一声,道:“熏娘挂记母亲,何罪之有?”
败军之将,不足挂齿!
在文贻庆的搀扶下,文彦博缓步走入福宁殿的帷幕。
过了一会,她才反应过来,盈盈一礼:“诺!”
文熏娘明显楞了一下。
甚至可以说差!
其真实性,不是没有。
士大夫和外戚,在御前可是两种生物。
这是什么?
这就是仁!
俸禄、赏赐,都被她存了起来。
所以,贝州王则之乱,和现在的事情有什么联系?
文彦博忽然醍醐灌顶。
便是说话都小心选择措辞,不然一顶‘恃宠而骄’的帽子就要扣上来了。
文彦博对此,当然清清楚楚,因为他当年和温成张皇后家走的很近。
质库这东西,充满铜臭味,当世僧人的佛法修为,不够精深,恐怕没有一个把握得住的。
“善!”赵煦点头,便道:“朕明日要出幸开封府,文君可随驾而行。”
“老夫在书局之中,敬候太师大驾光临!”
“奈何太师高风亮节,屡次推辞朕的任命。”
大和尚们,一手质库,一手兼并。
第二天,老章就急匆匆的递了帖子乞见,到了御前的神态,更是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当时赵煦笑的前仆后仰。
是的!
“得文君相助,大事可成也!”
所有人,都将参与到瓜分质库的浪潮中。
偏偏女主还是个和西园寺世界一样有着强烈占有欲的女人。
通过一些调查,赵煦知道了,其母女为何过的这么差的原因。
可以将大和尚们的一切不满与反对,压制的死死的刀子,也可以让他们瑟瑟发抖的利剑!
文彦博对此可太熟悉了。
赵煦当然也不会惯着这些士大夫们。
天家消除了大和尚们,利用质库的钱帛与宗教的力量,煽动无知愚民,造反的风险。
“这么快就编纂到第三卷了?”文彦博微笑着:“节度当仔细些,好些把关。”
……
紫苏的香味,充盈在口腔,蜂蜜的甜味不腻不重刚刚好,清凉的冰沙,则冲淡了这个夏天的闷热。
这就是反向试探了。
却不知,他的这个举动,落在殿中内外的内臣、女官眼中,让这些人纷纷感动。
纸上一字一句,端端正正,确实是当今官家的御笔真迹。
“朕虽年少,犹愿效之!”
大体上都是仁祖如何、英祖如何、皇考如何。
这是肯定的!
自太祖以来,历代赵官家眼红大和尚们的质库之利,不是一天两天了。
“官家……官家……”
“官家为何会将贝州的事情,也抄录下来。”
“陛下圣明,法祖承圣,笃祖宗之教,必可为天下之明主!”文彦博立刻表明自己的态度。
且不管未来如何,就是现在的这个态度,已经值得文家下场了。
文彦博心中笑了一声。
甚至在元丰时代,直接在这里出现了堆垛场,用来充当商品仓库,而且这个堆垛场还是赵煦的父皇,亲自下令开辟的。
每次都要赵煦去挽留、安慰。
所以,赵煦也不逗文彦博了,免得老登被气到。
文熏娘听着,抽噎的更厉害了。
……
可始终找不到下嘴的地方和机会。
最让人寒心的,还是张尧佐的嫡子张山甫,他也是四朝老臣了。
换算下来,也就一百二十贯一个月。
大和尚们的质库,就会迅速土崩瓦解。
先帝自然不会例外。
但现在嘛……
小官家身边,还有一个他很熟悉的娇柔身影。
奈何,文宗道除了惧内,还喜欢沾花惹草。
当年,在朝中的时候,张方平便不是他的对手。
说着,他就瞥了瞥文熏娘身上的穿着。
张家在京城,居然连个宅邸都没有,只能租别人家的房子住!
“若韩魏公、富郑公在,哪轮得到这老匹夫这里耀武扬威、倚老卖老?”
进了门,他正想将文及甫叫过来,叮嘱一些事情。
有了这个前例,无论是韩绛还是吕公著,不管是范纯仁还是吕大防,都在这《三朝宝训》的编纂过程中,大量采用了符合他们意识形态和立场的民间故事。
再不小心,就会被贴上‘跋扈’的标签,然后就等着朝野围攻吧。
远远的,他就看到了,那帷幕尽头的珠帘内,坐着的小官家的身影。
“整个大宋朝野,形成合力,围剿质库!”
然后,找到了他这个四朝元老、太师、平章军国重事!
这就是士大夫!
士大夫、勋贵、武臣、外戚们赚到了钱。
因为文彦博的话,翻译一下就是:“你不妨把话讲的明白些!”
否则,文熏娘母子根本活不了!
文熏娘听着赵煦温柔的安慰,眼泪大滴大滴的掉下来,心中的委屈与不安,就像洪水一样喷涌而出。
文熏娘抬起头,小脸红彤彤的,琼鼻一抖一抖:“官家知道了?”
甚至,已经占据了道德制高点。
“事情便是这样的……”
自然不可能放过‘先帝们’。
这味道……
少主在敏锐的观察了一年多后,终于决定执行先帝的筹划。
竟让那老匹夫,窃取了本该属于韩、富二公的地位。
一旦冯京回朝,那么,那头锦毛鼠一定会试图和他争夺《元祐字典》的编纂权。
文彦博很熟!
因为史记上有过记录——汉文帝即位后,深感元老军功勋贵在京,恐有肘腋之患,于是下诏给两位宰相陈平、周勃说:前遣列侯之国,或辞未行,丞相朕之所重,其为朕率列侯之国!
现在官家要扑买抵当所,剑锋所指,就是质库。
他一直站在原地,看着文彦博的背影,消失在宫阙。
母女两人,相依为命,据说感情很好。
文彦博在进入福宁殿的閤门后,就已经完全将张方平抛在脑后了。
“朕于是笃而学之,以求日就月新!”
天下州郡肯定会跟风。
文彦博看着文熏娘,可以自由出入赵煦内寝,甚至不需要赵煦明确说去那里取文稿。
他重新变成了那个在庆历、皇佑年间,为了拜相,舔着脸和张尧佐称兄道弟的文彦博。
“出家之人,四大皆空,岂能沾染外物,为铜臭所污?”文彦博双手合十,礼赞了一声:“阿弥陀佛!”
至于,那些信佛、崇佛的官员、贵族,会不会帮大和尚们一把?
文彦博自己就信佛、崇佛。
赵煦笑起来:“朕若连自己身边的人在做什么都不能察觉,何以治天下?”
本来,这没什么,文宗道只要守规矩,学习沈括好榜样,说不定他们夫妻生活会过的非常幸福。
说着,他就开始背起来了,他自己摘抄的那些片段。
“时太师、平章军国重事文彦博,为枢密副使,闻而慨然,乃乞见仁祖,奏以贝州之事,述安民平乱之策,进抚赏大军之言,仁祖乃喜,曰:朕以军国托付爱卿矣!乃拜宣抚使,出平叛逆……”
“僧人,就该青灯古佛,恪守戒律!”
甚至直接参考了石介私修的《三朝圣训》。
一个个都是既想做婊子,还想立牌坊的。
文彦博自是非常配合:“陛下笃圣人教诲,推恩天下,恩泽万民,老臣为天下贺之。”
“老夫这是在替佛祖清扫山门尘埃,还诸佛道场一个清静!”
当今这位小官家啊!
一辈子都是规规矩矩,恭恭敬敬的做事。
如今,文家既然想要转型成为外戚。
文彦博可不想文家最后落得如同张家一样的下场——张尧佐当年给仁庙当狗,做了那么多事情,被天下人围攻。
你不能既惧内,又风流。
“将质库之利,从僧人手中,拿到士大夫、武臣、勋贵手中……”
王则之乱,就是假借弥勒降世的名义发动的。
这其中,出力最多的当然是文彦博这个太师了。
所以,文彦博猜测,先帝时肯定就在谋划着今日的这盘大棋,甚至已经有了雏形。
那他在士林的声誉与名誉,非但不会受损,甚至可能变得更加光彩。
文彦博听着,一楞一楞的,条件反射般的道:“陛下圣明!”
文熏娘却是被赵煦忽然的凑近,吓了一跳,就像被抓到了现行的小偷一样,小脸刷的一下就白了。
没过多久,文熏娘就捧着几沓文书,到了赵煦面前,呈递了上去。
文彦博恐怕会以为是在和他开玩笑,甚至是在耍他。
久而久之,这个小市集,居然发展成为了和汴京城大相国寺的万姓交易大会以及土市子、马行街、潘楼街这样的超大市集一样的交易场所。
自不能再抱着士大夫的臭脾气不放了。
“熏娘。”赵煦看向一直侍立在旁的文熏娘,吩咐道:“明日随朕一起去开封府吧。”
没办法!
东华门外的这个堆垛场真的赚钱啊。
恐怕只能去新城的边角地,才能租一个足够张家几十口人住的房子了。
“不敢!”张方平低下头去,一双老眼好似要吃人。
好多事情,甚至是直接拿着司马光的《涑水记闻》以及其他旧党士大夫大臣的私人笔记里的故事照抄。
“左相康国公,在进宝训于朕时,曾与朕言:人主之所当学者,观古圣人之所用心,论历代帝王所以兴亡治乱之迹,求立政立事之要,讲爱民利物之术,自然日就月新,德及天下!”
“如今太师既首肯,使文君出山,朕心实喜!”
老实说,文宗道没有变成诚哥,真的要感谢他出生在大宋,而且有一个好爹。
包括章惇也是如此!
“这就好!”文彦博一副理所当然的模样颔首,用着上司指点下属的语气说道:“老夫过些时日,再到《元祐字典》书局之中,拜谒节度……”
只是些教导天子,应该重用大臣,应该用道德,来选拔官员,用仁厚来对待大臣,尊重宰执,优遇士大夫等等。
这是一盘大棋!
恐怕,在先帝的时候就已经酝酿着要做了。
士大夫可以和皇帝硬来。
汉文帝当年是为了掌权。
……
“朕早就听说,太师诸子之中,以閤门通事舍文贻庆及故承议郎文及甫最贤,早欲重用!”
“还望陛下明言之!”
张方平假笑着拱手送别。
所以他很清楚大部分人都会和他一样的。
所以,这所谓的《三朝宝训》,其实就是一部士大夫们出于他们自己利益需求而人为编纂、摘写的所谓‘祖宗圣训、宝训’。
文彦博眼皮子一跳。
那些年,张家外戚贪财、揽权,到处插手地方上的赚钱营生,惹得天下一片骂声。
赵煦接过这些文书,随手拿起一份,然后递给文彦博:“太师请看……”
当时,他还没有反应过来,以为是在施压,甚至是在威逼利诱。
可现在赵煦却表现出了能与人共情,甚至能忍受在他面前倾诉委屈、哭泣,还会安慰人的特征。
最后官终枢密院都承旨。
送走文彦博,赵煦摩挲了一双手,将那些抄录着三朝宝训文字的元书纸拿在手上。
这是多方力量角力促成的。
只是,文彦博看着看着,眯起了眼睛。
曹佾、向宗良、高公绘。
而在仁庙时代的《宝训》,大量采用了民间流传的故事。
但外戚……无论什么时候,都得认清楚自己的地位。
可惜,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来得及落实。
“抵当所终究不比堤岸司……事涉千百万家……”
文彦博乘着肩舆被文贻庆抬着,回到家中。
真以为是张家人愿意?
张家就不想学曹家,清清白白做人?
没办法啊!
短则二三十字,长则百十字。
“准备一下将要带的东西,都收拾好了,明日交给文及甫,让其转交就是了。”
温成张皇后去世后,张家就连房租都付不起了,只能上书乞求朝廷推恩。
偏偏,这逻辑还挺通顺!
然而,张山甫致仕的时候,朝廷却没有恩荫其子孙,没了张山甫的俸禄,张家在汴京城的日子过的越发拮据。
但,文彦博知道,此事必成!
想当年,温成张皇后那么得宠。
“太师!”张方平也看到了文彦博,立刻避到一旁,微微欠身行礼,但姿态却是敷衍的很,只是拱了拱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