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醉了,迷了眼(1 / 2)

解春衫 随山月 3157 字 3天前

听说是平谷的书信,戴缨接过,从信套抽出信笺,展开看去,看过后,将信放下,没再说话。

是戴万昌的亲笔,这信是写给陆铭章的,其间措辞如何谦恭,如何谨慎自不必说。

大致意思是他要来京都,不止他要来,还带了她那同父异母的妹妹戴云一起来。

“这封信到我手里有一段时日,掐着时间,他们也快到了。”陆铭章说道。

戴缨把信重新折好,冷笑一声:“这可真是,他想来京都就来,还给大人寄信,以为他自己是哪里来的大人物,怎的,还让我迎一迎他不成?”

“他在京都不是没有房子,几处大宅呢,空着,叫家下人看管着。”

陆铭章笑道:“那你说,他来了我见是不见?”

“不见。”戴缨说道,“大人莫要给他脸。”

陆铭章见她腮帮微咬,恨恨的模样,问道:“给他做脸,便是给你做脸,真不见?”

戴缨把头撇向一边,若说她恨戴万如,但对戴万昌这个父亲的感情绝不是一个“恨”字能概括。

他对她不好吗?

从她十多岁,他出门就将她带在身边,亲自教她拨弄算盘,教她认账,当小子一样带她出门同行会的那些人打交道。

她的一身本领皆出自他。

她是家里的大姑娘,只要是她想要的,戴万昌总是紧着她先,他不缺钱,也从来不让她缺钱花。

可就是这么个人,却不问她的意愿,给戴万如的信中说出,若是朱门绣户,虽侧室亦无不可。

戴万如把她送到什么样的人家,送给什么样的人,于他来说并不重要,他要的是高门显户。

想到这里,戴缨扑哧笑出声,她同戴万如在那场不见血的厮杀中,都不是赢家。

她的父亲才是。

陆铭章观着戴缨的神情,说道:“这便是我为什么拖到现在才给你看。”

确实,在得知戴万昌要来京都后,她的心情变得很烦躁,真是不如不知道。

“你若是不想见,不见便是了,有什么可烦闷的,我见一见也是个意思。”陆铭章问道。

戴缨想了想,理清心绪,说道:“他若求见,大人推了,妾身不想看见他。”

陆铭章笑而不语。

戴缨没再说什么,反正她是不愿见戴万昌的。

戴万昌的车马到京都时,正值上午,秦家兄弟带着一簇伙计守望在城门前。

“老爷远驾而来,一路辛苦。”秦家兄弟立于车旁,向车里的人问了安。

戴万昌并未下马车,掀了车帘,点了点头,随口问道:“铺里的营生可好?”

“一切都好,前段时日,大姐儿还当上了行会的行头,可喜的事。”

戴万昌疲惫的脸上有了笑:“好,好,我儿一直都是好的。”

而后,车帘放下,放下的一瞬,帘缝轻悠悠漏出一句话:“可惜不是个小子……”

车马再次启行,往城里走,秦家兄弟随上平谷来的车队。

戴家在京都有几处大宅,没人住,由家奴看管,戴万昌来之前,京都的戴家下人早已收到了信,清出一间宅子。

车马走到街中,街道宽整,两旁楼宇林立,市声喧腾,热闹不已。

不同于平谷的新气象叫戴云目不暇接,心里欢喜不已,她从未到过京都。

初到天子脚下,入目之及皆是新鲜,街上的人和物,他们穿的衣裳,还有他们的举止。

稍稍扮相气派的,她脑子里便给这人按了个官衔,再有些打扮富丽的,她又想着,怕不是哪个皇亲国戚。

都说京都城,三步一侍郎,五步一尚书。

她被城中的空气给醺醉了,迷了眼,仿佛每一次呼吸,都在与某位大人物擦肩。

她的心情从未这般好过,父亲此次带她前来,打算让她住进谢家,其目的不言而喻。

很快,车马停当,一行人下了马车,入到戴家在京都的大宅。

戴万昌刚落脚,接下来还有许多事务料理,最首要的一件,就是拜见他的那位权臣“女婿”。

他在下人的伺候中沐洗更衣,随便用了一餐饭,看了看时候,已到了下午,一天已过去大半。

欲明日一早往陆府递帖求见,接下来,他也不闲着,出了戴宅,去了绸缎庄。

在秦家兄弟的带引下,看了绸缎庄里外,很是满意。

店中的伙计们见了戴万昌,得知是女东家的父亲,看起来不上四十,也就三十多岁的样子,身材微胖,着一件圆领枣红长衫,系宽腰带,年纪不大,却已有肚腩。

一个个心中慨然,他们东家的母亲杨三娘得美成什么样,才能把东家生得这样好,只因戴父的模样实在拉胯。

“我儿今日没来?”戴万昌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