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臣定当竭尽所能,为大明效力,万死不辞。
只是儿臣心里也着实担心呀,在这京城之中诸多事务繁杂琐碎。
儿臣唯恐处理不当,反倒惹来诸多麻烦,还望父皇、母后能够明察。”
朱元璋微微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之意。
“嗯,你有这份心思,那便是极好的。
但你需牢记,不管是在京城也好,回封地也罢。
你时刻都要清楚自己的身份,凡事都得为大明的江山社稷着想,切不可有半分懈怠。”
朱棡再次躬身行礼,声音洪亮地应道:“儿臣谨记父皇教诲,定不敢忘!”
此刻皇宫内的气氛显得格外祥和,阳光透过雕花的窗棂洒在地上,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
然而在这看似平静祥和的表象之下,又何尝不是暗流涌动呢?
朱棡心里明白得很,自己身处这皇室之中,每一步都仿若行走在刀刃之上。
他必须走得格外慎重才行,稍有不慎那可就是万劫不复的境地。
过了几日之后,朱棡受邀来到东宫。
东宫的建筑规模虽不及皇宫主殿那般宏伟,但也是雕梁画栋,气势不凡。
朱棡刚一进东宫,便瞧见朱标正坐在那书桌前,神情专注的翻看着一摞文书之类的东西。
此时阳光从窗外斜射进来,洒在朱标的身上,给他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
仿佛为这位未来的大明储君,增添了几分神圣的气质。
朱棡赶忙上前,一脸认真且神色郑重地说道:“大哥,在山西如今的社会经济体系里,匠户制度和雇役法那可都是至关重要的两项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