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不征之国只是一种外交策略,不代表咱大明怂了!(2 / 2)

因此我要以水来掩护土地,将军也会奋勇迎敌,绝不肯屈膝投降!

顺从未必能存活,反抗未必会死亡。

相遇在贺兰山前,就当放手一搏,有何可惧?

如果君主胜利臣下失败,君主也不会得到尊荣。

如果臣下胜利君主失败,反而会招致小国的耻辱。”

可事实却是“两国交战,不斩来使”,日本人的行为显然已经越界。

他们不仅没有表示臣服,而且还杀死了代表着大明帝国颜面的使者,这已经是一种严重的挑衅了。

从朱元璋后来的态度来看,明显已经非常生气了。

他对日本国王的书信上直言道:“你们这些夷人作为臣子,不遵守君臣之道,四处骚扰邻居。

不知道君王赐给你们这块奇异的领地,就这般态度傲慢、纵容手下,将来一定会遭到报应!”

朱元璋对怀良亲王下的旨意则是:“你们这些年,觉得自己变强大了是吗?

如此不自量力,竟然敢以卵击石,是要看看月亮为什么这么圆吗?”

朱元璋的提议是:统一中国,外抚四方,与斯民共享升平之治。

简而言之就是,咱不征伐你们这些蛮夷,是为了天下太平。

毕竟此时大明建立不久,民众苦战久已。

国内经济萧条,百废待兴。

老朱觉得应该先稳住四方,发展才是硬道理。

作为一国之君,朱元璋想的自然是万世基业。

忽必烈的历史教训,让意识到大明现在不适合跨海去打仗。

尤其是考虑到当时条件有限,这种大规模跨海作战缺乏根本保障。

胜负难料的情况下,从实际角度出发的朱元璋,不愿轻举妄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