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原刑部尚书阐述知府选拔原则,中书省改革任重道远(2 / 2)

他们善于把握吏员这一丰富的行政资源,这样有利于推动地方行政效率的提高。”

朱棡似乎想到了什么,“从京官外任的层面上看,不仅能够打击官员结营私党、相互掣肘,而且还可以让熟悉朝廷政策的官员治理地方。

这样做便于朝廷政策在地方得到更好地落实,想出这个措施的人必有大才。”

商暠叹了一口气,“其实我大明向来不缺乏拥有才干的官吏,只是底层官吏在不了解陛下用意的情况下,只能按部就班地去完成手上被分配的事情。

他们虽然勤勤恳恳地为大明做事,到头来却只换到一场虚妄。

上一刻努力到达的终点,下一秒便成为重新开始的起点。

眨眼间破碎的,不仅是他们心中的希望,也有着这些贤臣能吏曾经的梦想!”

朱棡皱着眉头说道:“陛下原本打算明年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这可不是单纯的改个名字就完事的。

首先是要统计各个行省的家底,综合考量后再依据这些,重新建制各个布政使司的职权。

因此方克勤、郑士元这些人手上的差事尤为重要,只可惜他们没有一人知晓,父皇对今年吏部考校钱粮的重视。”

在向商暠讲述“空印案”扩大化背后隐情的同时,朱棡脑海中却在为另外一件事情感到头疼。

经过“胡惟庸案”之后,朱元璋感觉中书省权力过大,严重威胁了中央集权的统治。

于是他便将中书省机构撤除,同时将地方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

就这样布政司、按察司、都指挥司三司正式成立,取代了行中书省成为了地方最高的行政机构。

由于三司分别掌管地方的民政、司法和军务,因此布政使只是地区最高的行政长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