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一年算十万两,三年三十万两,很合理吧?(2 / 2)

所谓的住宅区,就是将百姓统一归纳,这样户籍的登记造册,也会更加的容易。

至于拆迁补偿,现阶段的朝廷肯定是会赔一点,但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以长远的目光看来,这也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商业区、军事区、行政区”

朱标也是抬起头道。

“没错,还有工业区、包括未来的各行各业,都要统一规划,统一管理。”

朱棡看向朱标竖起大拇指道。

“依照道路将这些区域逐一划分,然后连接在一起,不管是哪里出了事情,朝廷都能第一时间知道。”

“就算是下面的官府想要隐瞒,也需要掂量掂量。”

“因为方便了统一管理,只要有官吏敢为恶,只要奸商敢不法,百姓之间,自有公道。”

朱元璋也是眯了眯眼睛道。

作为一个好官,或许得不到百姓的夸赞,但若是一个贪官污吏,一个奸佞商贾,百姓就会生生唾骂。

而且这些百姓聚集在一个区域,那就是口口相传,动静自然是极大,那朝廷不管是走访,还是明察,对于朝廷都是百利而无一害。

别忘了,这里始终是封建王朝,不会像后世一样通晓人情。

说白了就是揍伱,严刑审问,哪有半点人情跟你讲。

而且在这个时代,后世五花八门的贪赃手法,也不可能存在,所以只要有一点苗头,朝廷就能掐灭。

当然,普及法律的重要性,朱元璋一直都在强调,而且在洪武十八年,朱元璋颁布了首部《大诰》。

洪武十九年三月,颁布《大诰续编》。

洪武十九年十二月,颁布《大诰三编》。

洪武二十一年,颁布《大诰武臣》。

形成了完整的《御制大诰》体系。

而且《大诰》乃是朱元璋亲自编写的法律文献,它包含了大量真实的案例,详细描述了各种犯罪行为及其惩罚,以此来警示百姓不要触犯法律,还有如何申冤。

还有就是为了百姓,朱元璋更是煞费苦心,不仅将《大诰》分发至每家每户,要求百姓阅读学习。

更是设立学堂,设置塾师,专门为百姓教授《大诰》的内容。

甚至在公共场所,如路边、亭子和百姓房屋的墙上书写《大诰》的内容,为的就是让百姓明白,绝对不能触犯律法,还有就是申冤。

“没错,所以不仅仅是应天府,更是我大明天下都要以此规划来建设。”

“为的就是防止有人坑害百姓,扰乱我大明风气,这样也可以肃清官场。”

朱棡依旧点了点头道。

“那要是发生天灾人祸,百姓又是聚集在一处,岂不会造成大量的伤亡?”

朱标又是思索道。

将百姓聚集在一处,也要考虑隐患措施,不然一旦遭遇天灾,那就是灭顶之灾,所以不得不防,也不能不考虑。

“这个我自然想过,而且你放心,住宅区的配备,当然有预防天灾人祸的隐患设施。”

“毕竟我大明以民为本,所以自然要考虑百姓的利益,那这安全措施就绝对不能忽视,而且还要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