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五,年味尚未散尽,应天府的官署已透出几分肃杀之气。
户部、都察院、刑部三部接到指令,正式联手督办假币案。
三部各自抽调了精干人手,户部选出熟悉钱钞铸造、流通脉络的主事,都察院派来专司监察、擅长核查账目的御史,刑部则调出经验老道的捕头与仵作,三路人马汇总一处,由户部侍郎傅友文总领统筹。
官吏们不敢怠慢,领命后迅速行动起来,或奔赴街市商铺核验铜钱成色,或扎进府库翻查历年铸币记录,或提审近期查获的私铸嫌犯。
一场针对假币的清查风暴就此展开。
随着调查日渐深入,一个更棘手的线索浮出水面。
经过对收缴的假币进行细致比对,再结合商户、钱庄的流通记录追溯,众人发现这些被动过手脚的洪武通宝,成色、工艺与应天府官铸钱币差异明显,源头似乎并不在应天本地,反倒像是从外地一路流进来的。
要顺着这条跨省的流通线查到根上,绝非易事。
案子主要由刑部牵头,毕竟他们最擅长刑侦。
三衙署的官吏们按地域划分成若干小组,悄无声息地从应天出发,分散潜入大明各地展开秘密调查。
这桩案子的涉密层级极高,无论中枢朝廷还是地方府县,知晓内情者寥寥无几。
因此,即便暗流已在大明的经济市场下汹涌翻涌,寻常百姓乃至多数官员,依旧浑然不觉,只当街市上的物价波动是年节刚过的正常现象。
假币若泛滥,不出数月,大明经济必乱。
货币泛滥会直接引发通货膨胀,中下层百姓怕是要遭殃。
譬如存一两银本够一月粮,通胀后或许只够三日。
这并非危言。
朱小宝曾跟朱元璋提过这些风险。
别看现在大明经济表面稳定,就觉得绝对安全,很多潜藏的危险没爆发,不过是有人在暗中清除罢了。
朱小宝做的就是这事儿,提前为大明百姓铲掉这些隐患。
可查得越深,大家就越心惊。
假通宝正在以极快的速度涌入市场,户部官吏已经在地方上发现了通货膨胀的苗头。
调查组每天都有大量情报汇总到傅友文手里,这些日子可把他愁坏了,饭都吃不下。
户部、都察院、刑部的佐贰官们,连日来昼夜不休地会商对策。
都察院这边牵头的是右都御史范敏。
眼看左都御史暴昭将要致士,范敏升迁呼声日高,开春三月接掌都察院已是定局。
他正需一份硬政绩压服院内诸人,假币案恰是立威良机,故而他格外上心。
今日会议刚散,右佥都御史沈时中便随范敏进了值庐,继续细商起了后续部署。
沈时中先呷了口茶,喉间滚过一声轻响,这才开口道。
“范大人,私铸假币可是砍头诛九族的罪过!您说谁这么胆大包天?咱大明都三十年没见过这般不要命的了。”
范敏语气平淡。
“大明百姓谁不知道,货币乃是国本,碰不得分毫?商贾们更清楚,这两代帝王铁腕治世,何等强势。”
“寻常百姓不敢,富商大贾不敢,士绅们被皇太孙整治得服服帖帖,也绝不敢妄动……那你说,敢做这等事的,会是何人?”
沈时中手里的茶盏猛地一颤,茶水溅出几滴在袖口,他瞪大眼睛看向范敏。
“范大人,您这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