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8章读懂老朱的心思,这是在给我拔刺(2 / 2)

朱元璋沉默了一会儿,叹了口气道。

“说吧,你打算怎么处理。”

朱小宝垂眸低声道。

“孙儿知道,您或许会处置了李缘和梁焕。”

“这场所谓的舞弊案,您心里最清楚,根本没人舞弊,就是北方学子考不过南方的,可您偏要定成舞弊案,还要牵扯出这两位高官。”

他抬眼望向朱元璋。

“您是要敲山震虎,让南方文官集团不敢结党营私,这是在为孙儿铺路,甚至要借科考案清查更多南方官员。”

“爷爷曾说凡事需循序渐进,为孙儿担上骂名,真的值得吗?”

朱元璋慢慢起身,目光在朱小宝脸上逡巡良久,忽而露出了笑意。

“长大了,总算看懂爷爷的心思,还懂得替爷爷着想。”

说着,他语气陡然郑重。

“值得!”

“只要是为了你,咱做什么都值得!”

朱小宝却摇了摇头。

“可是皇爷爷,李尚书和梁侍郎何其无辜啊!”

朱元璋厉声道。

“在皇权之下,没有谁是真正无辜的!”

朱小宝反驳道。

“但我们明明可以用温和一点的办法处理啊!”

“他们都是正二品的封疆大吏,要是动了他们,肯定会牵扯出更多人,哪能只处理他们两个就完事呢?”

朱元璋冷笑一声。

“谁说咱只准备处置他们两个了?”

朱小宝倒吸一口凉气,急忙道。

“皇爷爷,我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何况眼下南方官员还远远没到结党成风的地步,我们只需及时制止就行了。”

朱元璋笑了笑。

“那你说说看,要怎么制止?”

朱小宝脑子飞速运转了起来。

老爷子正用晚年最后的光阴,给自己的权谋版图添砖加瓦。

眼下大明虽算太平,但南北局势就像没调准的天平,始终晃悠。

江南富得流油,北方却因常年兵荒马乱,经济和科教被江南甩了十八条街。

朱元璋早看南方人不顺眼了,再这么让南方学子霸榜科举,朝堂迟早得失衡。

这老爷子心思深沉得像口古井,借着这次科考南北案,怕是要掀起一场血雨腥风。

礼部尚书李缘和侍郎梁焕肯定不是唯一的靶子,帝王之刃一旦出鞘,能牵连多少人,谁也估不准。

朱小宝懂老爷子的苦心,可懂了反而更堵心。

总不能让老爷子晚年还背个暴君的骂名吧?

“爷爷,南方人在朝堂还没成气候呢,咱们实在犯不着动刀子。”

就在这时,朱小宝突然灵光一闪,抛出了个自认为完美的方案。

“要不咱搞南北分科?南方学子单独划名额考试,北方也另开卷子,两边都按定额录取进士,这样南北官员能打个平手,地域矛盾不就化解了?”

这事比朱小宝想的复杂多了。

后来宣德年间,内阁大学士一句“南方人浮夸误国,北方人实干兴邦”,还引发过南北党争呢。

但朱小宝没掺和地域互怼,在帝王眼里,南北方都是大明的子民。

朱元璋听完眯起眼。

“分开考试的话,试卷是统一出题还是各搞各的?”

“各出各的!”

朱小宝应声回答。

老爷子乐了。

“那南方卷肯定比北方难,要是试题泄露,岂不是又得闹翻天?”

“再说了,一场会试整两份卷子,三天内批完不得把考官累吐血?到时候随便糊弄批卷,科举还怎么给国家挑人才?”

朱小宝被问得脸发烫,赶紧改口。

“那就用同一份卷子!”

朱元璋却提起旧事。

“当年解缙想给交趾考生放水,你咋骂他来着?遇事别慌,当初的沉稳劲儿哪去了?是因为李缘他们才慌了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