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在历史上,萧何其人,或许不如韩信那般战功赫赫、光芒万丈,也不似张良那般算无遗策、充满传奇色彩。
但他却是整个汉帝国能够建立并稳固下来的第一功臣!!
真正的治世能臣,镇国柱石!!
早在刘邦还是区区亭长之时,萧何便看出其不凡,多有庇护和资助。
沛县起兵,他是最核心的推动者与组织者之一。
后面楚汉相争,刘邦在前线屡战屡败,却能一次次卷土重来,靠的正是坐镇关中、统理后方的萧何!!
他转漕关中,给食不乏,源源不断地为前线输送兵员、粮草、物资,使得刘邦虽败而不溃,终能成就大业。
可以说,没有萧何稳定的大后方,就没有刘邦的天下!!
他力荐当时并不得志的韩信,才有了后来的登坛拜将,北伐成功。
其心胸与识人之明,可见一斑。
汉朝立国后,百废待兴。是萧何奠定了汉朝乃至后世的法律制度的基础,使国家运作有章可循,社会秩序得以迅速恢复!!
并且萧何施政,非常注重与民休息,不过度征发,让饱经战乱的百姓得以喘息。
萧何此人,虽深谙功高震主之理,为求自保,甚至不惜以自污名节的方式,来消除刘邦的猜忌。
然而,其内心深处,终究怀着一份对黎民百姓的怜悯。
当他看到长安一带地少人多,而上林苑中却有大量空闲荒地圈禁为皇家园林,那颗以天下为己任的心,最终还是压过了对自身安危的过度算计。
他毅然上书请求刘邦。
“愿陛下令民得入苑耕作,收取禾秆、蒯草、果蔬,以资民用,勿使苑囿独享!!”
这一举动直接引来了刘邦的雷霆之怒!!
虽然后来因众人求情得以释放,但此事也充分展现了萧何性格中矛盾而真实的一面。
他懂得政治险恶,善于权谋自保,但在关乎百姓生计的大义面前,他往往又会选择挺身而出,甚至不惜触怒龙颜。
自污却又为民请命……
这样一个善于治理、长于律法、精于后勤、慧眼识人、且道德操守无可指摘的镇国文枢!!
对于如今疆域日益辽阔、内部治理日趋复杂、且即将面临诸天大战的大秦帝国而言,其重要性,丝毫不亚于任何一位冲锋陷阵的无敌统帅!!
最重要的是,李太苍终于能给他的丞相减减负了!!
李太苍心中畅快无比,有萧何来为他总理后方,协调内政,保障远征大军的供给,他便可更加放心的进行远征了!!
“哈哈,好!好一个镇国文枢,萧何!来得正是时候!!”
李太苍朗声笑道。
“萧何何在?”
话音刚落,殿外便稳步走入一位文士。
只是,这位文士的形象与寻常书生大相径庭。
他虽身着儒雅文士袍,但身材却异常高大魁梧,肩宽背厚,肌肉将衣袍撑得鼓胀,步伐沉稳有力,周身隐隐散发着一股不容小觑的气血之力!!
毕竟,眼前这位可是曾追随汉高祖刘邦提剑上过战场、经历过秦末乱世血火洗礼的萧何!!
汉初时期,文武之分远不如后世那般泾渭分明,出将入相者比比皆是,萧何能有此体魄与气势,实属正常!!
谁也不知道大汉丞相,当年在战场上到底砍没砍过人……
【人物:萧何
境界:地至尊九重巅峰
功法:《辅世长民书》】
萧何行至御阶之下,道。
“臣,萧何,参见陛下!愿陛下仙福永享,圣寿永恒!”
李太苍看着这位内蕴文韬武略的镇国文枢,心中愈发欢喜。
再次说出了那句经典名言!!
“哈哈!好!朕得先生,真乃如鱼得水也!!”
诸葛亮、荀彧:陛下,真是有趣。
萧何闻言,神色动容,再次躬身。
“陛下谬赞,臣必竭尽驽钝,以报陛下知遇之恩!!”
“先生不必过谦。”
“如今我大秦疆域日益辽阔,新纳星域众多,族群众多,政务繁杂,先生于治国安邦、律法制度、后勤统筹之上素有旷世之才,不知可有以教朕?”
“陛下,治国之道,首在安民。新附之民,当使其得喘息之机,归心于秦。律法为国之绳墨,当明而公,简而备,使官民皆有所循。至于后勤转运,当设专职,厘清渠道,保障边军供给无缺,则陛下可无后顾之忧……”
一时间,无疆殿内,二人就治国理政的诸多方面深入探讨起来。
就在李太苍与萧何相谈甚欢,深入探讨治国方略之际,殿外长廊上,荀彧正抱着一摞厚厚的政务文书,准备入殿呈报。
他刚走近殿门,便听到里面传来陛下和其他人的交谈声。
所言皆是关于安抚新民、拟定律法、统筹后勤等安邦定国的核心要义。
那声音条理清晰,见解深刻,许多观点与他平日所思不谋而合,甚至更为精辟透彻!!
荀彧不由得停下脚步,侧耳倾听,一时间竟沉醉其中,忘记了前行。
他本就是王佐之才,对于治国理政有着极深的造诣和热忱,此刻听到如此高水平的论政,只觉得字字珠玑,受益匪浅!!
李太苍道。
“文若!既已到了殿外,何不进来?你身上的熏香,朕隔着这么远都闻到了!!”
荀彧被这声音惊醒,脸上闪过一丝赧然,连忙整理了一下衣冠,抱着文书快步走入殿内。
“臣荀彧,参见陛下!因闻殿内高论,一时失神,还请陛下恕罪。”
他的目光不由自主的转向李太苍身旁那位身材高大、气度不凡的文士,眼中流露出浓浓的好奇与敬佩之色。
萧何同样被这位气质温雅,自带清贵之气的同僚所吸引!!
两人略作交谈,萧何便发现此人对政务极为熟稔,见解不凡,心中顿生好感!!
然而,交谈不过片刻,荀彧望着萧何,眼圈竟微微泛红,差点当场流下泪来。
萧何见状,大感诧异,连忙关切地问道。
“文若兄,你我初次相见,何故如此伤感啊?”
荀彧闻言,竟是当着李太苍的面,也顾不得许多,直接开始诉苦!!
“萧大人,您有所不知啊!!”
“如今我大秦疆域辽阔,每日需要处理的政务、奏折,如同恒河沙数,浩瀚如海!这些,平日里主要都是由我和诸葛丞相二人总管、批阅!”
“以往陛下还帮忙批复,可现在,全在我二人案头。”
李太苍的脸色有些尴尬。
以前他和吕雉还会分担一些,尤其是吕雉,处理内政是一把好手。
可最近几日,宫里的四大神医联合会诊后,说吕雉诞育皇嗣的最佳时期,就在这几日!!
因此最近一段时间,他和吕雉一直在努力。
这政务,他俩是全然不管了!!
李太苍也是终于体会到了当甩手掌柜的自在!!
正是体会到了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昏君感受!!
可这就苦了诸葛亮和荀彧了!!
至于那位张良张相国,他是个聪明人,可他实在太聪明了。
聪明到总是会忽略下面执行政务的官员,并没有他那么高的悟性!
很多他批阅后发出的政令,立意高远,布局深远,面的官员根本看不懂其中深意,无法执行!
最后,那些看不懂的奏折,又会被送到诸葛亮和荀彧案头。
让他俩翻译成人能听懂的话……
荀彧最后道。
“萧大人!您来了就好了!您可要为我们分担一些啊!这日子,简直没法过了!”
李太苍脸上也有些挂不住,干咳两声,摸了摸鼻子,目光游移,不敢与荀彧对视。
“咳咳,好了好了,朝廷重臣,成何体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