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说出来,赵繁清楚地看到姚立徽和张学文都露出了诧异的神色,不过都到这个级别的人几乎都能收敛情绪。
赵繁虽然有点感觉被冒犯,不过并没有生气,只是冷淡地说道:“那就讨论一下旧例。”
从陈厚那里拿到了那么多资料,赵繁当然知道旧例的内容,说实在的,即便是按历史来说,这个计划也不合适了。
今天是75年,在原有的历史上,这个时期正好是华夏从工业的转型期,只是计划是围绕战备、三线、钢铁、军工展开,几乎都是重工业的内容。
即便眼下没能解决与苏大哥开战的事,重工业的倾斜力度也已经达到了顶峰,不管如何都该发展轻工业了。
见赵繁把之前的计划说得条理清晰,三位副主任脸色都凝重了起来,本来以为他没有学历,又没在工业体系待过,对这些内容是不了解的。
赵繁说完之后,径直就反问:“等苏大哥这边的协议签订之后,大家认为这个旧例还适合吗?”
苏大哥可是说清楚了,要求华夏用工业品作为结算,对方也是军事大国,总不能那些工业品全部都是重工业的吧?
苏大哥和华夏也就这几年闹翻了,合作了这么多年,在场的人都知道,两边的工业发展倾向一样,他们肯定想要的是轻工业品。
张学文其实不想和赵繁把关系搞得太僵,只是碍于其他人的态度,这才和别人统一意见。
于是他站出来缓和气氛道:“这个生产计划确实需要调整,赵主任想往哪方面调整呢?”
人家都一起挤兑自己了,赵繁自然是没好气。
他冷淡地说道:“挺好的,提出问题,让我这个代理主任解决问题,那就由我来解决吧。”
这嘲讽让在场的人都有点尴尬,被一个年轻人点出他们的工作态度问题,而他们对赵繁有意见,年轻就是其中一个原因。
当然了,主要的是大家认为赵繁不适合这份工作,因为他没有工业专业的素养,很容易外行指点内行。
计划委员会也不是全部的人都是工业体系出身,可赵繁是最终领导,要是他不是这方面的人才,涉及相关内容很可能会误判。
事实证明,组织上这么安排,考虑得还是很全面的,因为赵繁制定的计划,即便是涉及工业的内容,他也说得很专业。
赵繁并不独断专行,涉及某一个部门的内容,也会特地询问在场的人,有偏差的并不会觉得没面子,及时就做出了修改。
一个会议下来,不少人都对这个年轻领导改观了。
大致的计划分好之后,赵繁就问道:“接下来就是工作安排,已经细分到这种程度了,不需要我再提出具体的方案吧?”
陈厚还没调职呢,只是太忙了,不经常来这边上班而已,要是赵繁都安排得这么细致,谁还敢找茬,只怕不用在这里待了。
会议结束后,方修远和宋涛就跟着赵繁一起回办公室,见两人欲言又止,赵繁很轻易就猜到了什么。
“你们觉得我今天太过强硬了吗?”
两人和赵繁是利益绑定,自然是有什么说什么。
方修远直接就说道:“其实会议结束的时候,可以稍微柔和一点。”
赵繁15岁就参加工作,一开始还担心会不会有人对自己有意见,没想到一路很是顺遂地走到现在。
没想到身居高位之后才遇到这种事,主要是到了这个级别,大家都挺有涵养的,即便是有意见,也不会放到明面上才对。
只是赵繁还没说话,办公室门却被敲响了,这个话题只能暂停,只是谁都没想到,来人竟然是副主任之一的徐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