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赵繁的安排,他认为有必要和陈厚说说,即便知道对方也很看好这个年轻人。
经过了这么多,他很清楚这个年轻人这几年做出的贡献,这样的人才,要好好用才行,这样才能让国家走得更远。
一个星期后,赵繁就收到了外交部那边的反馈,最高会议同意了这个提议,甚至欧洲那边也不是只给个意向,最好是能签下协议。
东北的工业技术和沿海地区的工业差距越来越大,再不想办法解决,只怕要成为累赘了。
早点和欧盟签下协议,苏大哥这边也谈妥工业品结算,那工业技术升级就快了。
只要发展的速度够迅速,那过程中产生的阵痛就可以忽略不计。
在和苏大哥协商的前一天,陈厚来了彭家,在彭书记的书房里,他郑重地说道:“赵繁,不要辜负他对你的信任,东北工业升级的这摊事,一定要做好。”
不用问也知道,肯定是大领导说了什么,作为继任者的陈厚过于激动,竟然来彭家嘱咐一番。
看着陈厚流露悲伤的神色,赵繁心里也特别不好受。
“我不想惊动他的,没有通过投票,大不了拖延几年就是了。”
反正稳住欧洲的方法都想到了,再拖延几年,说不定能合作得更加顺畅。
至于东北的情况,也没有到非升级不可的地步。
特别是这个时候,大家觉得一动不如一静,其实也挺有道理的。
有些局势根本不是领导能决定得了的,而是他身份带来的效应。
陈厚理解地说道:“在他心里,沿海地区要发展,东北一带也要发展,如果可以,他可能希望青藏高原都能富裕起来。”
几年前发行的新币,有人想把他的头像印在上面,可他愣是不同意,这也是小承宇说在邮票上看他。
接触过后,赵繁觉得大领导心里只有这个国家,这是他的全部,可同时他也尽量避免自己的影响。
但这个国家的建立,使他作为精神领袖,在所有人心里,是神一般的存在。
这样大的影响力,不是减少存在就能消除的。
赵繁点点头:“会有这样的一天,让他相信这一点。”
第二天协商会议上,赵繁和陈宏等人并没有直接答应,不过也没有拒绝,而是在协议的条约上和对方讨价还价。
这样做明显是故意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在签订之前,先和欧盟联系上,先商量好注资的事。
东北一带生产出来的工业品作为结算的条件,如果欧盟在其中拥有股份,那就相当于他们也赚了苏大哥的钱。
欧洲虽然软弱,可他们对苏大哥的仇恨可能比漂亮国强烈多了,能占对方的便宜,即便只是为了这一点,肯定会举双手双脚赞同。
苏大哥虽然想尽快签下协议,可也不能接受赵繁提出的订单价格,这跟白送有什么区别啊?
苏大哥代表震惊于赵繁如此不要脸,提出那么夸张的低价,而赵繁也很震惊外交部的骚操作。
“什么?让我去欧盟开会,可我现在刚调职计划委员会,而且还要去大学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