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都把话说到这个地步了,现实的情况不允许把那些年货拿回来,赵繁一个人在外交部也处理不了那么多的食物,确实应该一家人去那边过年。
今天晚上饺子包得很多,本来是打算留着这几天吃,既然明天一大早就要去外交部的家属院,那他们就敞开了肚子吃。
剩下的赵繁提议给院子里的人送一点,请院子里的住户在过年期间帮忙照看一下家门。
听儿子提到这个,赵德福就说道:“可以给老阎多送一点,我们都住在前院,请他帮忙看门绝对没问题。”
赵繁皱着眉头说道:“刚才回来的时候,阎老师不过脑子地问我怎么两手空空地回来,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我爹呢,把我膈应得够呛。”
正牌老爹一听这话就有点生气,自己的儿子自己还没有说呢,哪能让别人先耍威风,立刻打消了都给阎埠贵多送饺子的想法。
王桂香倒是公平地说了一句:“人家阎老师也难,他家只有一个人有工作,拿的还是文人的粮食标准,根本挤不出一点粮食接济家里,幸好他们家其他人都是城市户口,有供应量,虽然不够,但也饿不死。”
可能是马上就有一大批粮食进账,街道办给逃荒的人分粥浓厚了很多,一天还分派两次,最近没有听说过饿死人了。
四合院不少人都在猜测,是不是粮食的情况又好了一些,可能过段时间就恢复了之前的指标。
只是到了过年期间还没有恢复,大家多少都有点失望。
赵繁没有讲外交部的事,只是安慰父母这个灾害总会过去,国家也在积极地找其他的办法解决问题。
儿子去外交部也一年了,赵德福和王桂香知道有些事能说,有些事不能说,自然不在意他的隐瞒。
好久都没有回四合院了,送饺子的时候,赵德福就让赵繁跟着一起去,算是提前给院子里的人拜年。
为了表明态度,饺子单独漏掉了贾家和易家,给何家倒是多送了一些。
贾东旭和易中海一个看不住,贾张氏就在院子里撒泼打滚,直哭赵家不地道,每家每户都送了饺子,竟然不送自家。
因为是从前院送到后院,父子俩还没有回到前院,贾张氏就已经在那里哭闹了,明显是想把人堵住讨个说法。
赵繁拦住了想说话的父亲,对着来劝谏的贾东旭说道:“我们家往上祖上数上八代也没有和姓贾的联姻,大家只是同住四合院,关系好,相互送点吃食,我觉得挺正常的。”
言下之意就是大家也不是亲戚,邻里邻居关系好,送点吃食就算了,关系不好肯定就不用送。
贾东旭被赵繁挤兑得脸一阵青一阵白,心气不顺之下也就没有怎么劝自己老娘。
赵繁把对方的态度看得清清楚楚,也不在意贾张氏的撒泼,只是淡淡地继续说道:“现在还没有强制户口所在地的归属问题,未来未必不会执行这种政策,特别是那些不服管教的泼皮,只怕是第一批被遣返的人员了。”
四合院对赵繁有点妖魔化,都说他在外交部成了一个大人物,国家政策可能都会根据他的意见来制定。
听到他说农村户口可能被遣返,像贾张氏这样跳得最欢的人可能是第一批,不少人都露出了期待的神色。
不仅赵繁对贾家表露强势态度,随即就有人跟着跳出来踩他们家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