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王桂香没觉得有什么问题,晚上回家的赵德福也同样如此。
不过他的警惕性比王桂香高很多,儿子才刚入职,转头就要去国外出差,还发了这么多的补贴,怎么想怎么不对劲。
不过他当着妻儿的面并没有问出来,而是第二天送儿子去坐车的时候,才拉着他问了详细的情况。
如果真的出了什么意外,连最后的道别都来不及,那可要悔恨终生了,赵繁没忍住,还是把自己的猜测说了出来。
赵德福闻言一把抓住儿子的肩膀,哽咽得说不出一句话。
四合院都羡慕他们家成了第一个双职工家庭,在这一刻之前他还有些得意,现在才意识到儿子的这份工作并不像在厂里上班,只怕是要和那些上战场的士兵一样危险。
现在建国才10年,之前大家过的是什么日子,现在又是过的什么日子,这些都是在前线流血流汗的那些士兵换来的,赵德福实在是说不出让儿子当逃兵的话。
看着还不到40岁的父亲,鬓角已经有了些许斑白,此时又哽咽地看着自己,赵繁心里也不好受。
他拍了拍父亲的手说道:“去的国家和我们一样都是农业大国,而且也没有什么利益之争,应该不会有什么事。”
赵繁是学美术出身的,而且文化课学的是理科,他并不是很清楚历史,只是大概知道一点走向。
就他所了解的情况,国家和巴西是没有任何利益冲突的,到他穿越的时候还有很多合作。
赵繁之所以这么悲观,主要是这个时期不仅是国内挺乱的,国外也不遑多让,只要没有发生什么意外,全须全尾回来应该是没问题的。
赵德福也明白儿子的意思,现在也不能做更多了,只是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要是有机会就写信回来。”
访问团的访问时间初步定了一个月,现在国内写信都慢得要死,更不要说是国外的了,不过为了安父亲的心,他没有拒绝。
这个时候所有人都还挺淳朴的,职场霸凌之类的事基本上不可能见到,之前大家还觉得赵繁年纪小,应该多照顾他一些。
可开始工作之后,大家才发现反而是赵繁照顾他们更多,这个时候搞翻译可不像21世纪有电脑可以查询资料。
但凡是遇到比较陌生的词语,想快速翻译出来,一般只有两个方法,一个就是问身边的同事,这个方法比较快。
如果没有同事知道的话,那就只能去翻资料,这种的话就是大海捞针了,毕竟现在不管是字典还是资料都匮乏得很。
工作台也不像21世纪那样还有隔断,统一都是书桌,甚至是拼在一起,中间放的资料也是共用的。
别人抬头问单词,赵繁能回答的基本上都回答了,而且还不限于英语和俄语,即便是回答不了的,他也会给查阅的方向。
慢慢地,赵繁在团队的地位仅限于冯向阳了,谁也不敢把他当小弟弟看待,大家都认为他是个有本事的天才,
因为出国在即,为了工作进度,每天下班之前冯向阳还组织开10分钟的小会。
赵繁每天都会受到表扬,偶尔还会奖励零食或者罐头之类的。
可赵繁却知道,要是换成别人的话,估计只有口头奖励,只有他是特殊的例外,原因也让他非常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