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钟小艾(2 / 2)

刘老师想了想,“当初一辩、二辩、三辩、四辩都是固定好的,你们几个也都有自己的位置,贸然给你们换可能更影响发挥,就让长青来当队长和一辩吧。”

其他人想了想也确实是这个道理,

就这样,

李长青成了队长。

八支辩论会队伍登台,

在台上,

李长青见到了这部电视剧另一个重要人物,钟小艾。

钟小艾今天上身穿一件黑色小西服,下身黑色套裙,腿上肉色丝袜搭配一双半高跟小皮鞋,身材匀称,双腿笔直修长。

长发扎起,她的五官精致,皮肤白皙,眉目清秀,整体给人一种很干净的美感,气质清新脱俗,还有一股从骨子里透出来的优雅自信。

她是她们组的组长,

主持人介绍到她的时候,

她身姿端正挺拔,嘴角微微上扬,颇显气质。

介绍到李长青他们队的时候,李长青带队向台下鞠躬,钟小艾微微诧异,她研究过其他辩论队伍,比赛就是打仗,自然要知己知彼,

她记得这个班的队长叫侯亮平,

怎么换成一个叫李长青的了?

田忌赛马,

还是故布疑阵?

此时大礼堂已经坐满了人,有学校领导,也有过来看热闹的学生,

这次辩论会,

学校发了通知,不强制要求过来,但想来看的需要提前报名。

这年头活动少,

很多学生报名,大礼堂坐得满满的。

辩论会开始,

开始抽签,各队队长留下,其他队员下去坐在观众席,李长青排在钟小艾前面,钟小艾抬头看到一个高大坚实的背影,还微微愣了愣神。

心说 “好标准的身材。”

抽签结束,

第一轮李长青抽到上台,钟小艾他们组匹配的是另一组。

李长青带上自己的组员坐在反方位置,正方四人也很快坐好。

他们的论题由组委会抽选,

选题出来,

“对加害者 ‘事出有因’ 的讨论,有利于 / 不利于社会公正”。

简单讨论一下,辩论开始。

正方说了自己的论点和理论后,李长青站起来发言,

“过度强调 ‘事出有因’ 会模糊法律底线,法律应依据行为后果定责,若过度放大加害者的 ‘情有可原’,会弱化行为的违法性。法律的权威性和公正性是社会公正的基石,如果因为 ‘事出有因’ 就对加害者的行为姑息迁就,那么将会破坏整个社会的法律秩序,最终损害社会公正!”

李长青讲话声音沉稳有磁性,

字句掷地有声,既没有刻意拔高的激昂,也没有拖泥带水的冗余,每一个词都像精准落位的棋子,稳稳扎在逻辑的棋盘上。

他站姿挺拔如松,

目光扫过台下时温和却有力量,

既不回避评委的审视,也能自然衔接与队友的眼神交流,神态异常从容。

当过皇帝的人,

什么样的场面没见过,

那份沉稳、从容、大气已经刻在骨子里。

在论题上,他没有堆砌晦涩的法律条文,而是用最通俗的逻辑戳中核心。

“对方辩友说‘讨论事出有因能追溯根源’,可我们必须厘清 ——‘追溯原因’是社会治理的课题,而‘判定责任’是法律公正的底线。当一个抢劫犯声称‘因家境贫寒才作案’,我们可以同情他的处境,却不能因此减轻他对受害者的伤害赔偿;当一个施暴者辩解‘因情绪失控才动手’,我们可以分析他的心理诱因,却不能因此抹去他触犯法律的事实。混淆‘原因分析’与‘责任判定’,本质上是用道德共情替代法律准绳,这不是对公正的深化,而是对公正的消解。”

正方辩手立刻反驳,

“但忽视事出有因,可能导致法律判决的僵化!比如正当防卫中,‘不法侵害的紧迫性’本身就是‘事出有因’的体现,这难道不有利于公正吗?”

话音刚落,李长青已从容起身,语气里带着恰到好处的思辨锋芒:

“对方辩友偷换了概念。正当防卫中的‘侵害前提’是法律明确规定的免责事由,是立法层面的‘有因可循’,而非我们今天讨论的‘过度放大加害者个人缘由’。前者是法律框架内的精准界定,后者是突破底线的情感妥协 —— 就像医生用药,按剂量是治疗,超剂量是中毒,‘事出有因’的讨论亦是如此,一旦越过‘法律优先’的红线,再善意的分析也会变成公正的毒药。”

他的回应快而准,既点破了对方的逻辑漏洞,台下立刻响起一阵低低的赞叹,有学生悄悄和身边人说:“这李长青也太能说了,比正方思路清楚多了!”

接下来的交锋里,李长青更是展现出极强的控场能力。

他的话语始终保持着理性的克制,却自带一种穿透人心的说服力。

评委席上的几位老师频频点头。

刘老师更是喜不自胜,他感觉李长青的表现,大大出乎他的预料,他之前觉得侯亮平已经很不错了,在同龄同学中绝对数一数二,可现在看来,李长青更加拔尖,

如果说侯亮平在学生中拔尖,

那李长青已经脱离学生范畴,像一个历经世事的学者。

这份思辨能力、知识宽度和反应速度,他都自叹弗如。

高育良是这次的评委之一,他在评分表上写下 “思辨清晰,立论扎实,控场力强” 几个字,同时心里感叹,这个李长青,是块好料子。

钟小艾坐在观众席的队伍里,指尖无意识地捻着笔杆,她自己都没意识到,她的眼睛始终定格在李长青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