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美名扬(2 / 2)

骆驼也收了五千多头,主要是双峰驼。

这次在马场可以说是收获满满。

西平府这边不止有马场,还有巨大的粮仓,

之前攻打大宋的西夏军粮食,主要就是由西平府供应,大战起时,全国各地粮食就调集过来,然后再一批批送往宋夏前线。

为了这次大战,

西夏国可谓做足了准备,

调集了全国的粮食过来,

但却因为李长青的参与草草收场,

现在西平府这边的粮仓里,

还堆着很多没用掉的粮食,

李长青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深夜潜入粮库,把所有能找到的粮食全部收敛一光,一粒都不给他们留下。

正好借此削弱一下西夏的实力,

经过手下统计,

这次收粮共获得粮食20多万石。

这下洞天空间内的粮食储备更充足了。

就在李长青在西夏偷东西偷的不亦乐乎的时候,他却不知道,自己的名字已经在大宋国内流传开来。

边军把关于这次西夏退兵的情况汇报朝廷,自然把李长青“三烧西夏军营,截粮退西夏军”的事情也汇报上去,大宋皇帝在看到汇报后很是惊讶,说了一句真乃‘侠义之士也’。

这个消息很快传了出去,

国战大胜,

民众本就高兴,

慕容复在这场战役中,又发挥了如此大的作用,“三烧西夏军营,截粮退西夏军”经过流传到民间,一时间被人津津乐道。

说实话,

此前什么北乔峰南慕容的说法,

只是极少一部分武林人士知道,

老百姓根本不知道慕容复为何许人也,

可现在,

慕容复这个名字在民间也被广为流传,尤其是“三烧军营截粮车”这段经过,这里面本身就极具故事性,

又被说书人拿来改编成评书在茶馆演艺,就让更多人知道了。

说书人演绎慕容复的故事,也是有原因的,朝廷官员的事,说书人不敢乱说,怕给自己惹祸上身,但慕容复这是个江湖人士,说了也没关系。

为了故事更有戏剧性,

这些说书人又经过了一番加工,

把三烧军营截粮车这几段,描写的那叫一个跌宕起伏大气磅礴可歌可泣。

这也就罢了,

李长青毕竟做出这么大的贡献,朝廷不好不封赏,但他不是官员又不好封赏,赏赐些钱财,又听说人家家大业大的不缺钱,最后皇帝写了一幅字,让工匠做成牌匾送给慕容复,

牌匾上四个大字,

“侠义之士”。

当牌匾送到苏州的时候,整个苏州城都轰动了,无数人过来观看,府衙也是会做戏,雇了吹鼓手敲敲打打抬着牌匾,一路招摇送到慕容家,

慕容公子没在家,没关系,大家都知道他外出游历去了,要不然也不会碰到宋夏战事,这些评书里都说了。

随着皇帝亲赐牌匾,

慕容复在姑苏城本来就有名,

现在名声更大了。

江湖人知道了,老百姓也知道了,如今慕容复可谓人人称颂,成了百姓心中的平民民族英雄。

李长青如今人还在西夏,

慕容复这个大名已经名扬天下了。

四大家臣知道公子做的事情,自然惊喜不已,如今公子大名天下闻名,以后打着公子的名头做事,也会容易许多。

王语嫣也听说了表哥的事,为表哥高兴,也更加崇拜表哥,为自己能找这样一位英雄夫君感到高兴,

就连王夫人李青萝,听说了外甥的事迹,对他的感观也改变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