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李世民的态度(2 / 2)

一时间,河北各地虽未到饥荒程度,但市面上的物价开始出现不正常的波动上涨。

“米价又涨了!这还让不让人活了!”“听说是因为新政扰乱了市场,商人们都不敢做生意了!”

新的流言伴随着物价上涨而滋生。

百姓的生活压力切实增加,不满情绪开始积累。

孙伏伽和程处默虽然全力调拨官仓平抑物价,打击囤积居奇,但对手隐藏在暗处,操控市场,使得他们的应对显得被动而吃力。

消息传回长安,弹劾孙伏伽“治国无方”、“与民争利”、“致物价腾踊,民怨沸腾”的奏章果然再次多了起来。甚至连一些原本中立的官员,也开始对河北新政的效果产生怀疑。

这一次,李世民没有再沉默。

早朝之上,当又有御史言辞激烈地弹劾孙伏伽时,李世民缓缓开口,声音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河北之事,朕已知之。孙伏伽、程处默前有查案之功,后有安民之责。地方有宵小作祟,市场有好商兴风作浪,此非一日之寒,亦非二人一时可靖。”

他话锋一转,目光扫过那些弹劾的官员:“然,新政攸关国本,不可因噎废食。传朕旨意:

加派户部侍郎一名,精于钱谷之事者,赴河北协助孙伏伽平抑物价,理顺市场。

另,着令周边各道,调配部分物资入河北,以稳民心。”

这道旨意,依旧平衡。他既没有否定孙伏伽,承认了河北问题的复杂性,又派去了户部官员,看似是去“协助”,实则也带有一定的监督和分权意味。

同时,从周边调粮,既是实际支持,也暗示了对河北本地官僚和商界的不信任。

圣旨下达,魏王李泰心中一沉。

父皇没有召回孙伏伽,反而给予了实质性的支持,这绝非他想要的结果。

他意识到,仅仅靠制造经济混乱和舆论压力,似乎还不足以扳倒孙伏伽这根钉子。

而东宫方面,李承乾则稍稍松了口气。

李世民终究还是站在了新政一边,虽然派去了户部官员略显微妙,但总体方向是支持的。

他立刻指示东宫属官,全力配合户部侍郎的调粮事宜,并再次密信孙伏伽,嘱其抓住机会,与户部官员精诚合作,尽快稳定河北局势,做出成绩,以堵悠悠众口。

然而,无论是李世民看似平衡的决策,还是李承乾的殷切期望,都无法完全化解河北地下的暗流。

那个被魏王幕僚提及的“通过几层关系找来的江湖亡命之徒”,并未因第一次骚乱失败而罢手。

他们如同潜伏在阴影中的毒蛇,接受了新的指令:不再制造大规模混乱,而是针对新政的具体执行环节和关键人物,进行精准的破坏和恐吓。

几天后,一名正在乡下主持清丈田亩的州府小吏,被人发现暴尸荒野,身上财物尽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