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便宜行事(2 / 2)

那座城池,是他从吉州北上洪州的必经之路,是他的军队叩开洪州大门的钥匙,如今却成了一只扼住他咽喉的铁手。

怒的是,自己被那个在数月前还于酒宴上与他称兄道弟、信誓旦旦的盟友,彻头彻尾地摆了一道。

他的脑海中,不受控制地回放出当初与危全讽在袁州刺史府中密会的场景。

袁州刺史正是他的侄子彭彦章。

在那场酒宴上,危全讽拍着胸脯,唾沫横飞地向他描绘着拿下洪州后的美好蓝图,两人约定以鄱阳湖为界,平分江西,共图霸业。

那时的他,还真以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可以共谋大事的盟友。

可现在,现实给了他一记响亮到让他耳鸣的耳光!

这个阴险狡诈的家伙,究竟在盘算什么?

自己那个不成器的侄儿彭彦章,是不是也早就被他收买了,参与了这场阴谋?

否则,危全讽的大军怎会如此轻易地就穿过了袁州的地界,直插丰城?

他彭玕,是不是也在这匹夫的算计之内?

等他吞并了洪州,下一个目标就是自己的吉州?

无数个可怕的念头在他脑中疯狂炸开,让他头疼欲裂,一股冰冷的寒气从脚底板直冲天灵盖。

彭玕只觉得手脚冰凉,仿佛赤身裸体地站在了腊月的冰天雪地之中。

他被当成了棋子,一枚用来迷惑洪州钟匡时,随时可以舍弃的棋子。

“废物!蠢货!”

彭玕在书房内来回踱步,口中不停地咒骂着,也不知道是在骂危全讽,还是在骂愚蠢的自己。

就在他心乱如麻,如同困兽般无能狂怒之际,一名亲卫快步入内,小心翼翼地禀报道。

“府君,抚州危刺史派人送来书信。”

彭玕猛地停下脚步,眼中闪过一丝森然的厉色。

他一把从亲卫手中夺过信件,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然后撕开火漆。

信中,危全讽的言辞恳切到令人作呕。

他先是为自己的“擅自行动”表达了万分歉意,辩称战机稍纵即逝,他也是为了大局着想,为防走漏风声才出此下策,望“兄长”务必海涵。

接着又画风一转,让他务必按兵不动,只需守好吉、袁二州,防备湖南的马殷可能会趁虚而入即可。

言语之间,俨然已经将自己当成了江西之主,在对下属发号施令。

信的末尾,还假惺惺地重申盟约不变,待他拿下洪州,荡平奸佞之后,必将遵守约定,将鄱阳湖以西之地尽数奉上。

彭玕看完,脸上浮现出一抹冰冷的讥笑。

防备马殷?

说得比唱得还好听!

这分明是想独吞整个洪州,又怕自己从背后捅他刀子,才用这种鬼话来稳住自己。

还画了个大饼,真当自己是三岁孩童吗?

他将信纸缓缓揉成一团,感受着坚韧的纸张在掌心变形的触感,指节因过度用力而发白。

他思虑再三,权衡利弊,眼中杀机一闪而过。

“来人!”

他的声音冷得像冰。

“去将李参军、王将军他们都叫来议事!”

不多时,谋士李源、大将王戎等一众心腹文武匆匆赶到。

他们一进门,就感受到了书房内压抑到极致的气氛,以及彭玕身上散发出的那股暴戾之气。

一个个心头皆是一凛,不敢作声。

彭玕面无表情,将掌心那团被重新展开、满是褶皱的信纸扔在桌上。

“都看看吧。”

“看看我们那位好盟友,送来的‘捷报’。”

谋士李源第一个上前。他年约四十,面容清瘦,下颌留着一缕山羊须,眼神却极为锐利,是彭玕最为倚重的智囊。

他拿起那封信,一目十行地扫过。

片刻后,他将信纸放回案上,神色凝重,声音沉稳。

“府君,危全讽此举,是为背信弃义,已是彻头彻尾的小人行径。”

“今日他携大胜之威送来此信,看似言辞恳切,实则字字霸道,句句藏针。”

“这根本不是在与府君商议,而是在震慑府君您。这是先礼后兵,名为安抚,实为威胁!”

另一名官员附和道:“不错,李参军所言极是。”

“说什么防备马殷?谁不知道马殷正与武陵的雷彦恭在朗州城下打得不可开交,怎会无缘无故分兵来援钟匡时那小儿,让自己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

“这分明是借口,他就是想撇开我们,独吞洪州!”

满脸虬髯的大将王戎一拳砸在桌案上,震得茶杯嗡嗡作响。

他不懂那些文人之间的弯弯绕绕,只从军事角度分析,声音沉闷如雷:“府君,如今丰城已失,我军北上洪州的要道被他死死卡住。”

“虽能从袁州绕行,但路程凭白多出了一倍不止,粮道更是会被拉长数倍,夜长梦多,风险太大。一旦我军绕道,危全讽便能以逸待劳,在半路设伏,我军危矣!”

麾下众人的分析,如同一张无形的大网,将彭玕的心牢牢网住,让他透不过气来。

他的眉头拧成了一个死结,细长的眼睛里充满了血丝和挣扎。

那个极其可怕的念头,再次不受控制地从他心底冒了出来。

这会不会从一开始,就是钟匡时与危全讽这对翁婿联手做的一个局?

他们先是假意反目,引诱自己入彀,实际上是想借危全讽之手,先除掉自己这个最大的威胁,然后再从容瓜分自己的基业?

这个念头一旦升起,便如疯长的藤蔓,瞬间缠绕了他所有的理智。

空有野心,却优柔寡断。

见小利而忘义,谋大事而惜身。

这便是彭玕性格中最致命的弱点。

他强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看向众人,声音干涩地问道:“依……依你等之见,眼下……该当如何?”

厅内一时死寂。

此事太过蹊跷,牵一发而动全身,谁也不敢贸然开口。

出兵吧,风险太大,还可能中了圈套。

不出兵吧,眼睁睁看着危全讽独吞洪州,谁也不甘心。

良久,还是谋士李源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沉默。他轻咳一声,缓缓开口。

“下官以为,眼下情势不明,一动,不如一静。”

他见彭玕的目光投向自己,便继续分析道:“其一,危全讽虽夺取丰城,但兵力亦不过三万,加上裹挟的民夫,看似势大,实则虚浮。”

“洪州城高池深,兵精粮足,钟匡时麾下尚有刘楚等悍将,危全讽想一口吞下,绝非易事。”

“其二,正如王将军所言,我军已失先机。”

“此时强行出兵,粮道漫长,破绽百出,危全讽若分兵阻截,我军进退维谷。倒不如固守吉州,静待时机。”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刺史不妨坐山观虎斗。”

“让他们两家斗个你死我活,两败俱伤。届时,无论谁胜谁负,必然元气大伤。”

“府君再以雷霆万钧之势出击,收拾残局,则整个江西,可一战而定。此乃渔翁之利也!”

李源的一番话,条理清晰,逻辑缜密,瞬间说到了彭玕的心坎里。

他紧绷的神经瞬间松弛下来,如同一个快要溺死的人抓到了救命的稻草,连连点头。

“不错,先生言之有理。静观其变,坐收渔利,就这么办。静观其变!”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危全讽与钟匡时在洪州城下血拼至两败俱伤,自己率领生力军一锤定音的场景。

脸上不由自主地露出了一丝得意的笑容,方才的愤怒与恐惧早已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

丰城。

城楼之上,危全讽迎着猎猎江风而立,他身后的“危”字大旗在风中狂舞,发出呼啦啦的声响,仿佛在为他的胜利而欢呼。

当探马从中途驿站传来彭玕按兵不动的最新消息时,他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狂喜,仰天大笑起来,笑声中充满了志得意满与毫不掩饰的不屑。

“哈哈哈!彭玕此人,果如我所料,色厉内荏,优柔寡断!外强中干的土财主罢了!”

“区区一封书信,几句空话,便让他成了缩头乌龟!”

他身旁的弟弟危仔倡也是满脸喜色,奉承道:“兄长神机妙算,料事如神!如此一来,我等便可再无后顾之忧,全力攻取洪州!”

危全讽转过身,重重地拍了拍危仔倡的肩膀,眼中闪烁着贪婪的野火:“洪州,只是开始!待拿下洪州,收编其兵马,整合其钱粮,整个江西,便是我危家的天下!”

“到那时,彭玕那老匹夫,是杀是留,还不是你我兄弟一句话的事!”

他当即下令,留下心腹大将谭翔羽率五千兵卒镇守丰城,以防备彭玕可能的异动,而后兵分两路。

他亲率主力三万大军,裹挟近十万民夫,组成一支庞大的队伍,如乌云压顶般,沿着赣水水陆并进,直扑洪州治所——豫章郡!

其弟危仔倡,则率领另外三万大军,从东路出发,兵锋直指富庶的饶州。

他的算盘打得很响,一旦拿下饶州,不仅能获得大量的钱粮补给,更能切断洪州与东面产粮区的联系,对豫章形成合围之势,意图毕其功于一役。

……

……

洪州,豫章郡。

镇南军节度使府内,气氛凝重如铁,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钟匡时坐于主位,脸色苍白如纸,年轻的脸上满是与年龄不符的忧愁与惊惧。

他紧紧抓着椅子的扶手,指节都已发白,以此来掩饰自己身体无法控制的微微颤抖。

大将刘楚的伤势已好了七八成,此刻他身披铁甲,如一尊铁塔般站于堂下,声若洪钟,试图给这压抑的大堂带来一丝铁血之气。

“节帅勿忧!去岁一战,我军虽损失惨重,新募之兵操练时日尚短,战力也有限。”

“但危全讽、危仔倡兄弟于军阵一道,不过尔尔,平平无奇,麾下将校更是土鸡瓦狗。仅凭六万之众,就想攻下我豫章坚城,简直是痴人说梦!”

他话锋一转,神色变得无比凝重,眼中闪过一丝深切的忧虑。

“末将唯一担心的,是吉州的彭玕与袁州的彭彦章!”

“吉、袁二州尚有兵卒四万余,若他们叔侄二人此时被危全讽蛊惑,信了那所谓的盟约,从我军背后杀来,那我军腹背受敌,后果不堪设想……”

此话一出,满堂皆惊。

原本因刘楚的豪言而稍有缓和的气氛再次降至冰点,堂下几名文官脸色剧变,额头冷汗直流。

钟匡时更是吓得一个哆嗦,惊惶无措之间,下意识地将求助的目光投向了首席谋士陈象,仿佛那才是他的主心骨。

陈象须发微白,年过五旬,但精神矍铄,神色一如既往地平静。

他缓缓起身,对着钟匡时微微一揖,那份镇定自若仿佛有一种安定人心的力量。

“危全讽突然出兵,奇袭丰城,此事本身就极为蹊跷。”

他的声音不疾不徐,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让众人焦躁的心绪不由自主地平复了一些。

“探报言称,袁、吉二州仍在征召民夫,调集粮草,一副大战在即的模样,但时间上根本对不上。”

“若他们早已约定联手,危全讽何必多此一举,耗费兵力去攻打丰城?与彭氏叔侄兵分两路,南北夹击,直扑豫章,岂不更快?”

“着哇!”

钟匡时双眼猛地一亮,苍白的脸上终于有了一丝血色。

他猛地坐直了身体,追问道:“先生的意思是……”

陈象继续分析道:“由此可见,大王此前的离间之计,已然奏效。危全讽与彭玕二人早已心生间隙,互相猜忌。危全讽之所以急于拿下丰城,正是为了防备彭玕。”

“他要用丰城这颗钉子,死死钉住吉州北上的咽喉,确保自己在攻打洪州之时,后背是安全的!”

大将刘楚闻言,粗犷的脸上也露出了思索的神色,他点了点头,瓮声瓮气地说道:“先生所言极是。丰城是吉州北上的咽喉要道,占了丰城,彭玕的大军便只能绕道袁州,路程多出一倍不止。”

“他彭玕生性多疑,贪生怕死,绝不敢冒此风险,将自己的粮道暴露在我军与危全讽的威胁之下!”

钟匡时大喜过望,他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来回走了几步,脸上的恐惧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劫后余生的兴奋。

他急切道:“既然如此,依先生之见,本王是否该立刻遣使前往袁、吉二州,重申盟好,痛陈利害,安抚彭玕叔侄,让他们与我军合力,共击危全讽?”

“万万不可!”

陈象断然否定,他的声音不大,却斩钉截铁,让兴奋中的钟匡时瞬间冷静下来。

“为何?”

钟匡时不解。

陈象望着主位上那张尚带稚气、写满迷茫的脸,心中暗自一叹。

大王终究还是太年轻了,只看到了联合的可能,却未看透人心险恶的本质。

在这乱世,任何一丝软弱都会被豺狼嗅到,成为致命的破绽。

他压下心中的忧虑,脸上依旧保持着镇定,抚须道:“彭玕叔侄与危全讽正处在互相猜忌、互不信任的微妙关头。”

“大王此时遣使,只会暴露我方虚实,让他们觉得我军已是强弩之末,急需外援。”

“彭玕此人,见利忘义,若他觉得我军可欺,反而会弄巧成拙,画蛇添足,甚至可能让他下定决心与危全讽合作,先取洪州再图其他!”

钟匡时听得冷汗直流,连连点头称是。

陈象顿了顿,目光转向舆图,望向豫章东面的歙州方向,眼中闪过一抹无人察觉的精光。

“为今之计,外援必不可少,但此援非彭玕,而是另有其人。”

“歙州刺史刘靖,自诩汉室宗亲,此人虽年轻,却颇有乃祖之风,守信重诺。此前为援我军,出兵袭扰杨吴粮道,可谓尽心尽力,其人品德可见一斑。”

“大王可立刻遣使前往歙州,许以重利,请他出兵驰援!”

“歙州与饶州接壤,刘靖若肯出兵,只需做出攻击饶州的姿态,便可从东面死死牵制住危仔倡的三万大军!”

“如此一来,危全讽便成孤军深入,豫章城下,他久攻不下,军心必乱,其势必衰,退兵只在旦夕之间!”

陈象话音未落,一名负责军情的亲卫神色慌张地冲入堂内。

“急报!危仔倡已统兵三万,兵锋已过弋阳,直逼饶州边境!”

“饶州刺史卢元峰遣使告急,城中兵少,危在旦夕!”

这个消息如同一记重锤,再次狠狠地敲打在众人心上。

钟匡时闻言,再无半点犹豫,当即召来内侍,下令道:“你即刻动身,前往歙州,请刘靖出兵驰援饶州。至于钱粮,本王许你便宜行事,可自行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