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家天下(1 / 2)

闻言,胡三公举荐道:“州郡掌故徐二两,德才兼备,可堪一用。”

“掌故?”

刘靖一愣。

胡三公解释道:“掌故者,太史令下辖,负责搜罗当地历史沿革、民间传说及各类轶闻风土人情等。”

听完胡三公的解释,刘靖面露恍然。

掌故,顾名思义,掌握故事。

主要就是搜罗记录当地州郡的故事,不论真假,偶尔参与朝廷官员对当地历史考证。

所谓的野史,多半就是出自掌故之手。

这是个彻彻底底的闲职,虽是官员,却无半点权利,更无半点油水,属于连胥吏都懒得搭理的那一类。

胡三公继续举荐道:“此外,功曹参军汪大同为人勤勉,兢兢业业,可堪一用。”

刘靖点点头,吩咐道:“稍后将这二人带来见我,派人送信给杨吴,让他们拿钱粮来换其他官员。”

用钱粮换?

胡三公苦笑一声:“这……恐怕杨吴不会答应。”

刘靖似笑非笑道:“那不是更好?”

胡三公与杜道长先是一愣,旋即齐齐双眼一亮。

“刺史这一招,着实是妙啊!”胡三公心中暗自惊叹。

杨吴答应,自然可以,白得一笔钱粮。

若杨吴不答应,那就更可以了,白得一批可用之人。

杨吴或许会赚,但刘靖永远都不会亏。

“下官这就去办。”

胡三公说着作势起身。

“等等。”

刘靖叫住他。

胡三公问道:“刺史还有何事吩咐?”

刘靖问道:“工程营造归士曹管辖?”

“是。”

胡三公点点头,面带疑惑。

刘靖沉声道:“本官欲抽掉士曹大匠,并从民间招募能工巧匠,组建军器监。军器监不归士曹统辖,直隶刺史府。”

“自无不可。”

胡三公当即应下。

刘靖交代道:“军器监暂设监正一人,副监两人,书吏十人。监正与副监本官自有安排,书吏则劳烦胡别驾代为招募,能力出众与否不关键,品性一定要忠厚老实。”

军器监乃是重中之重,设计自有大匠,书吏只负责文书的工作,所以能力不重要,读过书进过学即可,但品性一定要好。

胡三公神色郑重地应道:“下官明白。”

他自然明白,如今不是太平盛世,而是吃人的乱世。

想要立足,靠的是拳头,而非嘴巴。

所以,军械与军队,永远排在第一位。

否则,隔壁江西的钟传就是下场,虽然地盘不小,也富饶,可在钱镠、杨行密、马殷等人眼中,是公认的软柿子,谁都想要捏几下。

谈完之后,胡三公端起茶盏,细细品茗。

一旁的杜道长则放下茶盏,开口道:“刺史,下官今早已修书数封,邀请三山五岳的道友前来。此次前来,是想问一问司天台公廨之事。”

司天台要观测星象与天气,推演历法,自然不能随便找一处房子,要有专门的观星台,还有一应测算节气的工具。

“杜道长觉得选在何处?”

刘靖没有自作主张,依旧奉行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来做。

说句实话,除了后世的眼界与各种繁杂的知识之外,跟杜道长这样的古代精英比,他算个屁啊?

人家正儿八经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古博今,儒道双修。

古人只是受限于眼界,却并不傻。

甚至,反而是后世人一直在吃前人的老本。

杜道长说道:“下官需实地走访一遍。”

“可。”

刘靖点点头,吩咐道:“届时选址完毕后,杜道长可去与功曹商议营造。”

“多谢刺史,下官先行告辞。”

杜道长躬身一礼后,便兴冲冲地离去了。

白羊观被拆后,他可算能有个自己的道观了。

牙城虽好,可到底有诸多不便,哪有道观自在。

等自己百年飞升之后,起码还能给徒儿留一处容身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