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专访(2)(2 / 2)

“职业编剧是什么?是老板什么时候要,你就得什么时候拿得出来。这才是真正的职业编剧。”

“灵感,只是锦上添花、画龙点睛,并不能主要依靠它来创作。”

“就拿导演来说,王佳未厉害吧?可厉害是厉害,几年、十年不出一个作品,一旦出作品,那的确是好,这不可否认。”

“可问题是,几年、十年才出一个作品,他几年十几年才提供多少个就业机会?”

“你再对比一下王京,被吐槽是烂片的多,但是一年三四个项目,一个项目提供最少200个工作岗位,一年就有上千个工作岗位,十年就有上万个工作岗位,那你说他厉害吗?”

“的确,就作品质量、口碑来说,王京是比不上王佳未,但是人家提供的工作多,就能让十万人有收入,有收入就有好生活。”

“从这个角度来看,王京就比王佳未厉害的多。”

“至少他提供的剧本够多,能给更多演员有机会演戏。对于新人演员来说,他们更多的不是争取到一个很高质量的剧本,而是先有一个角色让他演戏,能演上戏,有收入,能吃饭,这才是主要的。”

说了这么多,记者、网友们也才明白吴限看的有多么的通透。

别人考虑的是,这个剧本能不能拍好,能不能拿奖,能不能拿到高票房。

可吴限考虑的是,自己的这个项目能提供多少机会给新人?

或者说,能提供多少个机会给演员去演戏?

“也就是说,职业编剧不见得比业余的高明,成就也未必大,就是为了赚钱,对吗?”记者这么理解,其实也不算错。

“你这么理解也没错,但是职业编剧,会比靠灵感创作的业余编剧更稳定。”

“为什么?因为职业编剧不靠灵感,可业余编剧太过于依赖灵感,一旦灵感出现问题,那么这个剧本没有完成的话,就得卡在那里。”

“天知道灵感它什么时候再来?灵感没有来,那剧本卡在那里,一年,两年,三年,就这么卡着,你自己也难受。”

记者想反驳,但是觉得又很有道理。

“职业编剧不一样,写剧本的依靠有很多,比如看的小说、看的故事、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所见所闻,这些都是职业编剧写剧本的依靠,但就是不靠灵感。”

“比如说,从一个小说改编的剧本,我看到这个小说好,那我就把它改编。”

“或者是,我看历史书,觉得这个故事好,就创作成剧本。”

“亦或者是影视公司找到我,交给我一个剧本项目,他明确的跟我说,我要一个抗战剧的剧本,40集,要求就是尊重历史,写的真实,然后你两个月给我交稿。”

“接下这个项目了,我是职业的编剧,那我就开始找资料、查资料,然后开始动手写。”

“但如果是靠灵感的编剧,他接到这个项目,光是等灵感就等两月,交稿时间都到了你还没有交稿,那影视公司还能用你吗?肯定去找别的编剧去写。”

“呵呵~”吴限这么形容、比喻,让得记者轻笑。

说的很有道理,也很现实很通透。

“那是不是也算是说,职业编剧是就是赚钱机器,业余编剧才更可能出精品?”记者又提问自己的问题。

“说职业编剧是赚钱机器,不反驳。”

“因为什么呢?赚钱嘛,不寒碜。”

“这个社会就是这样,做什么事情,包括你学习,也是为了以后能赚钱。你每天做的事情,唯一的目的就是赚钱。”

“所以你说职业编剧是赚钱机器,这个没有寒碜的。”

“至于说业余编剧出精品,这个是有可能的,但不是每个业余编剧靠灵感都能写出来精品。偶尔会有人写出来,但是数量不会多,也不稳定。”

吴限给出中肯的回答,并没有否认业余编剧就写不出好剧本。

“那你写的剧本里,有没有要求很离谱的剧本?”

“就是片方给你的要求,让你写出来这样一个剧本?”

“没有。”想了这件事,吴限摇摇头:“影视公司找我写的剧本,基本上都是说明要的题材,历史古装剧、历史抗战剧、都市生活剧、民国剧,其它的就让我自由发挥。”

“你要说离谱的话,那就我前妻呗。”

“去年下半年,我前妻做完工作回来,跟我发牢骚说,想接个正剧剧本都接不到。就因为她这句牢骚话,我就写了《虎妈猫爸》这个剧本,然后交给影视公司后,点名要她来演女一号。”

在一旁的刘艺妃听见后,更是气笑,还真够宠的哈。

在这一段视频放出来的时候,不少的粉丝也都感受到了。

杨蜜发牢骚的一句话,他立马默默的写一个教育题材的生活、教育剧的剧本出来给自己的老婆出演,这不是宠是什么?

吴限的这一段专访视频,发布出来之后,点赞很高。

有的人认同他所说的,也有人不认同他说的,有称赞,也有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