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台岛那边,‘渔夫’的旧网络确实还在活动,但变得更加隐蔽和分散。新的负责人很狡猾,切断了所有与香港的直接联系,改用多层中转,很难追踪。”龙五汇报着,语气带着一丝凝重,“不过,我们监听到一个模糊的信息,他们似乎在通过东南亚的渠道,试图接触一些……国际上的商业情报机构或者私人军事公司,目的不明,但肯定不是好事。”
国际商业情报机构?私人军事公司?张建军的眉头蹙了起来。对手的手段正在升级,从本地的商业打压、特务破坏,转向了更国际化的阴暗层面。这无疑增加了防御的难度和不确定性。
“继续盯紧,尽可能查清他们接触的具体目标和内容。必要时,可以动用一些海外的资源,费用从我特别账户走。”张建军指示道。他之前通过系统兑换的资金,有一部分一直存放在海外账户,以备不时之需。
“明白。”
内地的机遇,财务的压力,暗处的威胁……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公司发展的新阶段。张建军感觉自己就像在下一盘复杂的棋,需要同时兼顾多条战线。
几天后,一个意外的访客,带来了一丝不一样的波动。
来访者是之前北方考察团的那位“李副团长”,这次他是以私人身份到港休假,通过霍英东的渠道,表达了想“顺便参观一下建邦实业的新研发中心”。
张建军心知肚明,这绝非“顺便”。他亲自作陪,参观了焕然一新的研发中心,展示了新型环保增塑剂的中试生产线和简易ic的封装测试车间,当然,介绍的重点集中在“借鉴国际技术、结合自身创新”上。
李副团长看得非常仔细,问的问题也更加专业和深入,尤其对研发团队的构成、技术来源的可持续性以及未来规划表现出浓厚兴趣。
临走时,他握着张建军的手,意味深长地说:“张先生真是年轻有为,眼光独到。坚持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才是企业立身之本啊。内地市场很大,需要的就是有这种精神和能力的企业家。以后遇到什么技术上的困难,或许可以多和国内的科研院所交流交流嘛,很多老专家,还是很愿意发挥余热的。”
话语依旧含蓄,但鼓励和支持的意味几乎溢于言表。张建军微笑着表示感谢,心中了然,北方的门,似乎又推开了一些。
送走客人,张建军回到办公室,再次打开那份财务报告。看着“研发投入”那一栏惊人的数字,再想到李副团长的话,他眼神变得更加坚定。
技术,才是最终的护城河,也是通往更广阔天地的钥匙。
他按下通话键:“钟博士,来我办公室一趟。关于下一代ic的设计,和新型工程材料的研发,我们需要加快进度了。”
潜流依旧在暗处涌动,但张建军知道,唯有将基石打得足够深厚,才能无惧任何风浪。他决定,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这片决定未来的战场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