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双线绞杀(1 / 2)

张建军的指令被迅速执行。香港与南洋,两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同时进入白热化。

汇丰董事会内部,支持与反对张建军的双方角力趋于激烈。

以詹姆斯为代表的少壮派,极力陈述留住张建军这个优质客户、乃至未来潜在合作伙伴的重要性,强调其持有的九龙仓股份和南洋新兴渠道的价值。

而威尔逊则联合部分保守派董事,不断夸大张建军与怡和对抗带来的“巨大风险”和“不确定性”,并隐晦质疑其资金最终来源。

拉锯战使得新贷款的审批流程一再拖延。

南洋方面,李姓银行家传来的消息也证实了霍英东的警告。确实有几家背景神秘的基金突然表现出对融资项目的“浓厚兴趣”,提出的条件甚至显得过于优厚,但对其资金背景和最终受益人语焉不详。

“张生,这几家有点不对劲,像是闻着腥味的鲨鱼,冲着你跟怡和的矛盾来的。”李姓银行家私下提醒,“我已经婉拒了他们的参与。但你们那边还是要小心,他们可能会通过其他渠道接触你。”

果然,很快就有自称是“东南亚某王室基金代表”的中间人联系陈威廉,开出极具诱惑力的融资条件,却对基本的尽职调查流程避而不谈。

张建军下令一概回绝。他知道,这很可能就是威尔逊勾结的国际炒家,设下的香饵陷阱。

压力从两个方向同时挤压而来。汇丰贷款迟迟不决,南洋融资谨防陷阱,而每过一天,高昂的过渡贷款利息都在吞噬着公司宝贵的现金流。

“老板,账上的资金最多还能支撑三周。”陈威廉的汇报一次比一次沉重。

就在这紧要关头,冯永发再次冒死传出一条关键信息:威尔逊之所以能说动部分董事会成员,主要是因为他承诺,只要能彻底压垮张建军,怡和就能顺利推进九龙仓计划,其带来的巨额利润将远超损失张建军这个客户带来的收益。而他倚重的两位关键董事,一位极其好面子,另一位则有收集东方古董瓷器的癖好。

“好面子…古董瓷器…”张建军沉吟片刻,眼中闪过锐光,“龙四,查清楚那位好面子的董事,最近是否在争取某个慈善协会的主席职位?还有,另一位董事钟意的瓷器类型和年代,最好能搞到他求而不得的藏品信息。”

“明白!”

与此同时,台岛“渔夫”那边在收到匿名文件后,果然产生了效果。龙四监控到其手下活动频率明显降低,与媒体的接触也暂时中止,似乎转入了观望和内部审查阶段。张建军的反击和警告,显然打乱了他的节奏。

然而,暂时的平静往往孕育着更大的风暴。钟先生的内部监察小组发现,公司网络近期遭受了数次来源更隐蔽、技术更高超的黑客攻击,目标直指财务数据和南洋融资相关的通讯邮件。

“手法很专业,像是职业团队,大概率是威尔逊雇佣的国际炒家所为,想窃取我们的财务底牌和融资谈判策略。”钟先生判断。

“加强防火墙,所有核心数据物理隔离。给对方留一个…看似疏忽的漏洞,放一些我们想让他们看到的‘东西’。”张建军下令。既然对方想窥探,那就送一份“大礼”给他们。

一份经过精心炮制、显示建邦实业资金链极度紧张、极度渴望融资甚至愿意接受苛刻条件的“财务简报”,被“无意间”留在了一个安全等级稍低的服务器区域。

鱼饵已经撒下,就看对方咬不咬钩了。

双线作战的压力巨大,张建军几乎住在办公室,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但他强迫自己保持冷静,像猎人一样耐心等待机会。

这天,他接到了利铭泽的电话。

“建军,汇丰董事会明天下午召开特别会议,专门讨论你的贷款申请。”利铭泽的消息总是很灵通,“威尔逊那边动作很大,据说拉拢了不少人。詹姆斯他们压力不小,你需要给他们再加把火。”

“谢谢利生,我知道该怎么做了。”张建军心中一动,机会来了。

他立刻联系了郭广荣。半小时后,一家与郭氏企业关系密切的新加坡华文报纸的财经版,刊登了一篇分析文章,盛赞建邦实业开拓南洋市场的战略眼光,并透露其正与多家南洋银行洽谈“重大融资合作”,进展顺利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