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智破壁垒擒先机 精工品质折夷倨(1 / 2)

陈威廉很快送来了怡和旗下那家采购公司——“太平洋贸易”的资料,以及负责此事的采购经理,一个名叫布朗的英国人的相关信息。

资料显示,太平洋贸易主要采购各类日用百货和礼品销往欧美市场,对质量要求苛刻,付款条件严格,但订单量巨大且稳定。

原来的主要供应商是一家日本塑料制品厂,确实因为成本上涨要求提价百分之十五,双方谈判陷入僵局。

布朗,四十多岁,典型的殖民地上层白人做派,傲慢,固执,对华资厂商抱有根深蒂固的偏见,认为其产品“廉价、劣质、不可靠”。

棘手,但并非毫无机会。

张建军没有立刻上门毛遂自荐,那只会自取其辱。他需要一把能敲开对方大门的钥匙,或者,一个能让对方不得不正视自己的机会。

他再次找到周永泉。

“周师傅,塑料齿轮和精密部件的样品做得怎么样了?”

“张先生,正想跟您汇报!”周永泉兴奋地拿出几个小盒子,“这是按您给的图纸试做的几种规格的塑料齿轮和微型轴承,精度已经接近日本同类产品水平了!还有这个,计算器按键的硅胶垫和外壳注塑件,良品率也上来了!”

张建军仔细检查着那些细小而精密的零件,表面光滑,尺寸精准,韧性十足。他眼中露出满意之色。

周永泉的技术底子加上他的方向指引,进展神速。

“很好!”张建军拿起一个计算器外壳和一套齿轮,“立刻用我们最好的材料和工艺,做两套样品出来,一套计算器外壳搭配按键,一套精密齿轮组。外观要处理得毫无瑕疵,像艺术品一样。”

“明白!我亲自盯着做!”周永泉虽然不明白用途,但立刻执行。

样品很快做好,光洁度极高,甚至超过了原版。

张建军又让潮州明去找来两个精美的礼品盒,将样品小心放入。

准备就绪,他让陈威廉以隆盛证券经理的身份,预约拜访布朗,理由是探讨“跨行业投资机会”,只字不提塑料制品。

几天后,张建军和陈威廉坐在了布朗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

布朗穿着笔挺的西装,态度冷淡而疏离,显然没把一个小证券行的经理和一个陌生的华人年轻人放在眼里。

“陈经理,我的时间很宝贵。如果是推销你们的证券业务,我想你们找错人了。”布朗用带着浓重口音的英语说道,语速很快。

陈威廉有些紧张,看向张建军。

张建军微微一笑,用流利的英语接话,口音甚至比布朗更标准:“布朗先生,我们今天来,并非为了证券,而是听说太平洋贸易正在寻找新的供应链合作伙伴,尤其是在精密塑料部件方面。”

布朗愣了一下,没想到这个年轻人的英语这么好,更没想到他直接切入主题,脸色顿时沉了下来:“谁告诉你的?这是我们公司的内部事务!而且,我们合作的都是国际知名供应商,对华资小厂没有任何兴趣!”

“兴趣源于价值,而非规模或国籍。”张建军不慌不忙,将带来的两个礼品盒放在桌上打开,“布朗先生不妨先看看这两件样品,再下结论也不迟。”

布朗本想直接赶人,但目光扫过那两件样品时,却微微顿住了。

那计算器外壳线条流畅,表面处理得如同镜面,丝毫看不出注塑痕迹。那套塑料齿轮组,齿牙均匀光滑,精度肉眼可见的高。

作为资深采购,他一眼就能看出这东西的工艺水准绝对不低。

“这是…哪里产的?”布朗下意识地问,语气缓和了一些。

“香江。观塘,建邦实业。”张建军平静地回答,“我们的工厂。”

“不可能!”布朗第一反应是不信,“香江的工厂做不出这种精度!”

“事实就在您眼前。”张建军拿起那个齿轮组,轻轻拨动,齿轮咬合顺畅,几乎无声,“我们可以达到甚至超过您现有日本供应商的质量标准,而价格,可以比他们提价后的报价低百分之二十。并且,我们支持小额试订单,验收合格后再大批量采购。”

百分之二十的价格优势!布朗心脏猛地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