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易中海病倒(1 / 2)

厂办接待室的门被推开,张建军沉稳步入。

沙发上坐着两个外国人,一个年约五十,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深灰色西装,带着日耳曼人特有的严谨和审视。

另一个年轻些,像是助手或翻译,正低声说着什么。

“张厂长,这位是德国克虏伯集团远东业务代表,罗伯特先生。这位是他的助理汉斯先生。”厂办翻译介绍道,语气带着点紧张,

克虏伯!国际顶尖的机械制造巨头!

罗伯特站起身,礼节性地伸出手,但下巴微扬,带着优越感,:“张先生,幸会。我们在香港听到一些有趣的传闻,说红星轧钢厂用一堆废铁,改造出了一台媲美新设备的滚齿机?这引起了我们技术部门极大的…好奇。”

罗伯特的中文很流利,但废铁和好奇两个词咬得格外重。

张建军握住对方的手,力道沉稳,目光毫不避让地迎上罗伯特审视的眼神:“罗伯特先生,欢迎。传闻或许有夸张,但红星厂的工人,确实用智慧和汗水,让一台老设备重新焕发了价值。”

“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兴趣的话,可以现场看看。”

没有自夸,没有辩解,只有自信的邀请。

罗伯特眼中闪过一丝意外,随即点头:“当然!这正是我们此行的目的。”

一行人走向改造车间。

沿途,罗伯特的目光扫过厂区略显陈旧的建筑和部分老设备,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一下。

车间里,改造后的滚齿机正在加工一批出口齿轮。周铁柱亲自操作,王小虎盯着显示屏。机器运转平稳,噪音极低,与周围的老设备形成鲜明对比。

罗伯特走到近前,仔细查看,甚至拿出随身携带的精密卡尺,抽检了一个刚下线的齿轮。

汉斯则拿着一个便携式测量仪,对着机器关键部位扫描。

“精度…确实不错。”罗伯特放下卡尺,语气依旧带着矜持,“但张先生,恕我直言,仅凭这些简陋的改造手段,不可能达到这种稳定性和精度。”

“核心的控制系统和驱动模块,你们是如何解决的?参数优化算法从哪里来?”

张建军神色不变,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度:“罗伯特先生,技术细节属于商业机密,恕我无法透露。红星厂尊重知识产权,也拥有自己的技术攻关能力。”

“您只需要看到结果:我们用远低于进口新机的成本,让这台老设备达到了满足出口订单要求的精度和效率,这就是中国工人的创造力。”

话锋一转,张建军反将一军:“克虏伯作为行业领袖,想必对提升设备性能有独到见解,与其质疑我们的方法,不如探讨一下合作的可能性?”

“比如,在特定领域进行技术交流?或者,贵公司是否有兴趣,为我们后续类似的老设备改造项目,提供更先进的、适配性更强的核心部件?”

罗伯特被张建军这手“化守为攻”弄得一愣。

他本意是来探底甚至看笑话的,没想到对方不仅守得滴水不漏,还反过来抛出了合作的橄榄枝!

“合作?”罗伯特沉吟着,重新审视着眼前这个年轻的副厂长。对方沉稳的气度、清晰的思路和展现出的技术实力,让他收起了部分轻视。“张先生,这个提议…有些突然。我们需要评估。”

“理解。”张建军点点头,“我们红星厂的大门,对真诚的合作伙伴始终敞开。技术交流、部件供应,甚至更深层次的联合研发,都可以谈。前提是,互利共赢。”张建军特意强调了“真诚”二字。

汉斯这时凑到罗伯特耳边,用德语快速低语了几句,罗伯特微微点头。

“张先生,感谢你的坦诚和邀请。”罗伯特恢复了一贯的矜持,“今天的参观很有启发性。关于合作的可能,我会向总部汇报。不过,”他话锋一转,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刁难,“口说无凭。我们很想知道,这台改造后的设备,在连续高强度生产下的稳定性如何?”

“能否提供一份详细的、由第三方权威机构认证的性能测试报告?这将是任何合作的基础。”

这要求合情合理,但也暗藏陷阱,第三方认证需要时间,也可能暴露更多细节。不过不怕,到时候直接叫国内第三方。

张建军没有丝毫犹豫:“可以!我们正准备进行全面的稳定性测试和生产验证,数据会完整记录。至于第三方认证,”

“我们会委托国内最权威的机械工业检测中心进行,结果出来,第一时间可以共享给有诚意的合作伙伴。”

罗伯特深深地看了张建军一眼,伸出手:“好!期待看到你们的报告,张先生,你是个很有意思的对手,也是个…有魄力的领导者。再见。”

“再见,罗伯特先生。静候佳音。”张建军握手,不卑不亢。

送走德国人,车间里的工人才爆发出压抑的兴奋议论。王小虎凑过来:“厂长,您真牛!那洋鬼子刚开始鼻子可都翘天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