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后,市工交办会议室。
椭圆形的会议桌旁,坐着七八个人。除了主持会议的郑国栋,还有市第一机械厂冯涛,第三轧钢厂赵厂长,重型机械厂钱副厂长等几位大厂头头,以及几个相关科室的负责人。
张建军作为红星轧钢厂代表和提议人,坐在郑国栋左手边下首。
气氛有些微妙。冯涛端着茶杯,慢条斯理地吹着浮沫,眼神偶尔扫过张建军,带着审视。
赵厂长和钱副厂长低声交谈,眉头微蹙。联合采购,动的是他们习惯的采购渠道和利益链。
“人都齐了,开会。”郑国栋敲敲桌面,开门见山,“议题就一个,张建军同志提出的同类型设备关键部件联合采购议价。”
“红星轧钢厂做了前期摸底,老冯,老赵,老钱,你们几家需求最集中,尤其是高精度轧辊和大型轴承。张建军,你把摸底情况和初步方案说说。”
“是,郑主任。”张建军站起身,没有废话,直接将几份复印好的表格分发下去。“各位领导,这是我们对市内七家有类似需求的重点厂,未来两个季度对Φ250mm以上高精度合金轧辊和特定型号大型重载轴承的需求量预估,以及他们目前主要采购渠道的到厂均价。”
表格清晰,数据一目了然。冯涛看着自己厂那栏远高于平均的采购价,眼角抽了抽。
“大家可以看到,”张建军声音沉稳,指着汇总栏,“分散采购,不仅价格差异巨大,最高的比最低的贵出近三成,而且供货周期和质量稳定性也无法保证。”
“红星厂上月就因一批轴承提前失效,导致一条生产线停工两天,损失近万元。”
张建军目光扫过几位厂长:“如果由工交办牵头,统一招标,锁定两到三家国内质量过硬的大厂作为定点供应商,签订年度框架协议,实行规模采购。”
“我们初步测算,”张建军加重语气,“凭借集中起来的采购量,议价空间至少在15%以上!像一机厂、三轧厂这样的大户,单这一项,一年就能节省采购成本五到八万元!”
“省下的钱,足够支撑厂里好几个小型技改项目,或者给工人多发点奖金!”
“五到八万?”一直没说话的重机厂钱副厂长猛地抬头,眼神亮了。他们厂效益压力最大。
赵厂长也放下茶杯,认真看着数据:“节省成本是好事。但统一采购,型号适配怎么办?各家设备新旧不一,需求参数总有差异。”
“赵厂长问在点子上。”张建军早有预案,又从文件夹里抽出一张纸,“这是几种需求量最大的通用型号参数范围。我们建议,由工交办技术处牵头,成立一个联合技术小组。”
“成员由各厂技术骨干抽调,共同制定统一的、覆盖主流需求的‘采购技术规范书’。特殊需求,单独走审批,但原则上鼓励向通用规范靠拢,这样才能最大化规模效益。”
郑国栋微微颔首,这思路清晰,堵住了技术上的漏洞。
“付款呢?”冯涛终于放下茶杯,慢悠悠开口,带着点刁难的意味,“各家厂子资金流情况不同,计划指标下拨时间也不一样。统一采购,货款怎么结?让工交办垫资?还是让小厂跟着大厂屁股后面等?”
这话戳中了几个小厂代表的痛点,会议室气氛一凝。
张建军面色不变,迎向冯涛的目光:“冯厂长考虑周到。付款方式可以灵活设置。方案一,按季度需求预估,各厂提前向工交办专项账户预付部分保证金,由工交办统一与供应商结算,多退少补。”
“方案二,由工交办担保,供应商直接与各厂签订供货合同,按合同约定账期分期支付,工交办负责监督执行和协调纠纷。”
张建军语气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力度:“核心是规模议价带来的成本节省,这是实打实的效益!为了这点效益,克服一些流程上的麻烦,值得!”
“我相信在座各位领导,都有这个魄力和执行力,把这件事办成、办好!工交办居中协调,就是给大家解决麻烦的!”
这话既给了方案,又暗含激将,更把工交办(郑国栋)抬到了“解决问题”的高度。
郑国栋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张建军这小伙子,不仅业务扎实,说话也很有水平。
“我同意张副主任的意见!”重机厂钱副厂长第一个表态,他们太需要省钱了,“麻烦点怕什么?能省下真金白银才是硬道理!我们重机厂全力支持联合采购!”
“我们厂也没问题!”三轧厂赵厂长也点头。省下的钱是政绩。
压力一下子全到了冯涛这边。他看着郑国栋明显倾向张建军的眼神,又看看其他几家附和的厂长,知道大势已去,再唱反调就是自找没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