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市长支持,启动系统(1 / 2)

雷鸣般的掌声还在礼堂穹顶下嗡嗡回荡,张建军已沉稳地走下主席台。

无数道目光粘在他挺直的脊背上,有探究,有钦佩。

张建军回到座位,脸上没什么波澜,只将那份发言稿仔细收好。

坐在旁边的杨厂长激动地探过身子,用力拍了下张建军胳膊,压低的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好小子!给咱们厂露了大脸了!”

李爱国副厂长也投来赞许的目光。

张建军微微颔首:“厂长,李副,是咱们车间的工人干得好,数据实打实。”

台上,郑国栋主任清了清嗓子,开始点名下一位发言者。

但会场的气氛明显变了,嗡嗡的议论声里,红星轧钢厂、张建军、奖金池、设备瓶颈这几个词被反复提及。

主席台中央,副市长陈为民一直没说话,指节有节奏地轻叩着桌面,目光深沉。

直到郑国栋宣布进入最后的小型座谈会环节,他才抬起眼,声音不高,却瞬间让整个礼堂安静下来:

“改革进入深水区,问题不会少,办法总比困难多。”

“刚才几位同志的发言,特别是红星轧钢厂张建军同志提到的设备瓶颈问题。”

“很实在,也很紧迫,我看,座谈会就从这里切入,大家畅所欲言,捞点干货出来。”

他的目光扫过前排几位大厂领导,最后落在张建军身上:“张建军同志,你坐前面来,你们轧钢厂是捅破了这层窗户纸的,先说说,你们内部有没有点想法?”

秘书立刻上前,低声示意张建军坐到紧挨着领导席的前排位置。

张建军起身,在众人目光下,坦然走到前排坐下。

“陈市长,郑主任,”张建军开口,声音清晰稳定,:“主要是产能,比如我们厂的老式轧机,设计产能早就跟不上了,工人再拼命,机器转冒烟,产量也卡在瓶颈上。”

停顿了下,张建军目光看向在场的其他大厂领导:“我相信,类似情况,在座的兄弟厂,比如第一机床厂、第三轧钢厂,也普遍存在。”

被点名的两个厂领导下意识地点点头,设备老化,是国营大厂共同的隐痛。

“想法,我们内部讨论过,也头疼。”张建军语气坦诚,“全部更新?不现实。厂里没那么多钱,外汇指标更是紧俏,我们琢磨的是‘分级改造、重点突破’的路子。”

张建军语速不快,条理却异常清晰:“第一,对精度要求极高的关键设备,像我们车间那台老滚齿机,能不能请市里协调,争取些外汇额度或者专项资金。”

“哪怕只进口核心的数控分度头和精度补偿系统?主体框架我们自己改造,能省一大块。技术力量,我们车间可以抽调骨干,联合厂技术科攻关。”

“第二,对产能瓶颈设备,像轧机,进口整机太贵,但关键部件比如主传动齿轮箱、高精度轧辊,能不能纳入市里的计划渠道。”

“定点采购质量过硬、参数适配的国产替代件?或者,由市工交办牵头,组织我们几个有类似需求的厂子,搞联合采购议价,摊薄成本?”

“第三,”话锋一转,张建军带着一种锐气,“也是被逼出来的土办法。对实在动不了的‘老黄牛’,我们就在工艺和工装上挖潜!”

“就像刚才发言里提到的,用光学投影辅助定位,用废旧件改造简易滑台夹具,尽量把设备的精度潜力榨出来。但这只是权宜之计,治标不治本。”

陈为民听得非常专注,手指的叩击停了。郑国栋也拿起笔,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着。

“张副主任,”坐在斜对面,一个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戴着金丝眼镜的中年人忽然开口。

他是市第一机械厂的厂长,冯涛。“想法很大胆。不过,进口核心部件,涉及外汇,难度不小。联合采购,组织协调更是个大工程。”

“你们车间搞的那个奖金池,效果确实显著,但也有人反映,是不是有点…过于刺激了?工人光顾着抢工时,会不会忽视安全?”

“还有,奖金来源,说到底还是厂里效益,万一市场波动,效益下滑,这奖金还发不发?会不会引发新的矛盾?”

冯涛的问题很尖锐,也很实际,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保守派的疑虑。

会场气氛微妙地绷紧了。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张建军身上,看他如何应对这质疑。

杨厂长和李爱国的心都提了起来。冯涛这老狐狸,分明是在挑刺!

张建军脸上却不见丝毫愠怒,反而露出一丝沉稳的笑意:“冯厂长问到了点子上。先说安全。”

“奖金刺激的是效率和质量,安全是红线,更是底线!我们车间实行的是‘安全一票否决’!”

“小组内出现一起轻伤事故,全组当月奖金清零!重伤事故,组长撤职!安全责任层层分解到个人、到岗位。”

“每天班前会必讲安全,班组安全员动态巡查,隐患台账每天更新销项。效率和安全,不是对立面,抓得实,是相互促进!”

“改革推行这三周,我们车间自查整改隐患27项,厂安监科突击检查评分,比改革前还提高了15%。”

“冯厂长,您说,工人是更愿意在安全的环境里多拿奖金,还是愿意冒着断手断脚的风险去抢那点工分?”

冯涛一时语塞,台下不少人暗暗点头。

“至于奖金来源和市场波动,”张建军语气转为凝重,“这正是改革的阵痛,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挑战。”

“奖金池的钱,大头来自效率提升节约的成本和减少的废品损失,小部分来自超额任务的额外效益分成。它不是无源之水。”

“市场波动,效益下滑怎么办?预案我们有两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