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试点破冰,倒逼革新(求阅读)(2 / 2)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他组的工人眼睛都红了,不用组长催促,自动就开始琢磨怎么提高效率,怎么保证质量。

老陈组和周铁柱组也不甘示弱,组内讨论更热烈,工时调整更务实,干劲被彻底激发出来。

但也遇到了问题。

周铁柱组里有个姓赵的老钳工,技术没得说,但手脚确实慢了点,在新的组内节奏下,只能勉强完成自己的定额。

看着组里年轻人讨论奖金分配,有些落寞。周铁柱发现问题,没有硬压,而是召集组内骨干开了个小会。

“赵师傅的手艺,没得挑,关键件还得靠他把关。但他手脚慢是事实,按现在的分配,他拿得少,心里不是滋味。”周铁柱开门见山。

“我看这样,”一个骨干提议,“咱们组不是有些精度要求特别高、别人干着费劲的关键件吗?以后这些活,优先分给赵师傅!”

“他干这个又快又好!给他单独定个‘关键件工时系数’,比如干一件顶普通件一点五件的工时!这样他工时上去了,奖金不就多了?”

“这法子好!”其他人纷纷赞同,“公平!赵师傅也发挥特长!”

方案报给张建军,张建军立刻批准:“好!就是要这样!人尽其才,按贡献分配!”赵师傅知道后,感动不已,干得更卖力了。

张建军这灵活的处理方式,再次在车间传开。

工人们彻底服气了:张主任搞改革,不是一刀切,是真想让干活的人得实惠!公平!有奔头!

钳工二车间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指标,如同坐上了火箭!废品率直线下降,能耗降低,当月预计超额完成生产任务15%以上!

车间内部奖金池的吸引力,让其他车间的工人眼红不已!

压力,无形中传递到了全厂。

“看看人家二车间!干活有劲头,奖金看得见!”

“咱们车间主任在干嘛?天天喝茶看报?”

“就是!再不改革,好工人都跑二车间去了!”

“找主任去!咱们也要试点!”

各车间主任坐不住了,纷纷跑到杨厂长和李爱国副厂长办公室诉苦,话里话外都是请求厂里尽快推广二车间的“先进经验”。

杨厂长和李爱国看着张建军提交的、数据详实、成效显著的试点报告,以及车间工人联名请求推广的签字,笑得合不拢嘴。

“好小子!用试点倒逼全厂!这手玩得漂亮!”李爱国用力拍着张建军的肩膀,“现在不是我们要推广,是工人群众和基层干部强烈要求推广!水到渠成!”

杨厂长一锤定音:“立即召开厂党委扩大会议!专题研究张建军同志提交的钳工二车间试点报告及全厂推广方案!由张建军同志做主要汇报!”

厂党委扩大会议上,张建军拿着试点报告,数据翔实,逻辑清晰,极具说服力。

他最后强调:“改革的核心是调动积极性,释放生产力。二车间的实践证明,只要方法对路,公开透明,工人拥护,就能实现厂子增效、工人增收的双赢!”

面对铁一般的事实和汹涌的民意,会议全票通过了《关于在全厂推广钳工二车间生产管理及劳动报酬改革经验的决定》!

正式任命张建军为厂劳动生产改革领导小组副组长,组长由李爱国兼任,负责全厂推广的具体实施!

消息传开,全厂欢呼!工人们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希望!

张建军走出会议室,他没有骄傲,只有沉甸甸的责任。

厂内革新的大幕,由他亲手拉开,并成功主导!这不仅是制度的胜利,更是他个人威望和管理能力的一次完美升华!

下班回到四合院。

阎埠贵端着一小碗炸酱,满脸堆笑:“张主任辛苦了!家里做的炸酱,您尝尝!”

张建军点点头接过:“谢了。”

贾家门窗紧闭,死寂中透着麻木。

易中海佝偻着背扫院,看到张建军,动作猛地一僵,头几乎垂到胸口,握着扫帚的手指捏得死白,呼吸都屏住了。

回到屋内关上门,厂内革新大势已成,但张建军的目光,已投向更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