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岂能认输?立刻板起脸,语气带着训斥和不悦:“张组长!你这是什么意思?怀疑我的技术水平?还是怀疑厂里花大价钱引进的新设备不好用?”
“那台捷克磨床是精密设备,专门用来做精磨的!比你改造的那台老苏式强多了!我看你就是怕担责任,故意找借口推诿!军工任务面前,容不得这种畏首畏尾的思想!”
他直接上纲上线,扣起了大帽子!
李爱国有些担忧地看向张建军。杨厂长也沉声道:“建军同志,你的顾虑有道理吗?具体依据是什么?有没有更好的方案?”
张建军等的就是这句话!他从容起身,走到会议室的黑板前,拿起粉笔,一边画着零件内腔结构和磨削力示意图,一边清晰解释:
“厂长,主任,各位师傅。我的依据有三点:第一,异形内腔在精磨时,砂轮与工件接触面积变化大,受力不均。”
“捷克磨床主轴刚性设计偏柔性,应对这种变化载荷时,容易产生轻微震动,导致磨削力波动。”
“第二,深腔结构,冷却液难以有效冲刷磨削区域底部,热量积聚快。第三,该零件材料为高强度合金钢,导热性较差,对磨削热非常敏感。”
“三者叠加,在精磨的临界状态下,极易在表层下形成微裂纹或过热导致的组织劣化区。”
张建军画出的示意图简洁明了,分析条理清晰,连几个原本支持易中海的老师傅都频频点头。
“那你说怎么办?难道不用新设备?就用你那台老掉牙的改造货?”易中海有些气急败坏地打断。
“不,”张建军摇摇头,目光锐利地看向易中海,“我的方案是:全程使用我们改造好的苏式内圆磨!它主轴刚性强,结构稳固,抗震动性好。”
“关键点在于工艺优化:粗磨后,留0.02mm余量,然后更换特制的、形状与内腔匹配的树脂结合剂小砂轮,采用‘微量多次、充分冷却’的精细磨削法。”
“将精磨分解为四到五次微量进给,每次磨削后都彻底清洗内腔,更换冷却液,确保散热和排屑。虽然效率会低一些,但能最大限度保证加工质量,避免微观缺陷!”
这个方案,不仅规避了捷克磨床的弱点,还充分利用了改造后苏式磨床刚性好的优点,工艺细节极其考究!充分展现了他远超常人的技术洞察力和严谨性!
会场一片寂静。所有人都被张建军这份详实、专业、极具说服力的方案震住了。
连易中海也张着嘴,一时找不到反驳的理由,脸色一阵红一阵白。
“好!好一个‘微量多次、充分冷却’!”杨厂长率先打破沉默,眼中满是激赏,“建军同志考虑周全!技术分析透彻!这才是真正对军工任务负责的态度!就按张建军同志的方案执行!易师傅,你的方案…风险确实大了些,这次就先这样吧。”杨厂长的话,等于是当众否定了易中海。
易中海只觉得一股热血直冲脑门,眼前阵阵发黑。
他苦心设计的陷阱,不仅被张建军轻易识破,还被对方反手利用,在厂领导面前狠狠踩了他一脚,再次彰显了其高超的技术水平!
偷鸡不成蚀把米!巨大的挫败感和耻辱感瞬间将他淹没。
“我…我身体有点不舒服…先回去了…”易中海再也待不下去,脸色灰败地站起身,踉踉跄跄地冲出了会议室,连椅子都差点带倒。
看着易中海狼狈逃窜的背影,张建军眼神冰冷。
易师傅,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这次,是你自己把脸伸过来让我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