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一鸣惊人,工装加身(求阅读)(2 / 2)

另外两个考官也注意到了这边的异常,好奇地凑了过来。当看到张建军那几乎挑不出错的答卷时,同样倒吸一口冷气,面面相觑,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不可思议!

半小时很快过去。

“停笔!交卷!”易中海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他几乎是抢一样从张建军桌上拿走了那份答卷。

理论笔试结束,几家欢喜几家愁。不少人垂头丧气,显然考砸了。

“下面进行第二项,实操考核!”易中海强行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努力维持着威严,但眼神总是不自觉地瞟向那个站在角落、一脸平静的破衣青年。

“考核内容:每人领取一块45号钢毛坯料,按照图纸要求,在半小时内,使用提供的工具,加工出一个合格的四方体工件!”

“尺寸精度要求:长50±0.1mm,宽30±0.1mm,高20±0.1mm!各相邻面垂直度误差不超过0.05mm!表面粗糙度无明显刀痕!”

他拿出一张简单的图纸贴在墙上,上面画着一个标准的长方体,标注了尺寸和公差要求。

“开始!”

一声令下,待考青年们立刻涌向材料台,争抢着领毛坯料和工具,然后冲到各自分配的简易工位前,手忙脚乱地开始操作。

张建军不慌不忙,最后一个走过去,领了料和工具。他选的是一把中齿扁锉,一把细齿三角锉,一把小手锯,钢尺,直角尺,划针。

他的工位在最边上。他先把毛坯料稳稳地夹在台虎钳上,夹紧。

然后,拿起钢尺和划针,借助直角尺,飞快而精准地在毛坯料的几个面上划出加工基准线和尺寸界限。动作干净利落,没有丝毫多余。

接着,他拿起手锯。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急躁地猛拉,而是调整好锯条角度,右手稳稳握住锯柄,左手拇指压住锯背前端定位,起锯时力度很轻,只拉出浅浅的导向槽。随后,节奏平稳,推拉有力,每一次拉锯都充分利用锯条长度,发出“嗤…嗤…”均匀而有力的声音。

铁屑顺畅地排出,切口平直!几下就把需要锯掉的大块余量干净利落地去除!效率比其他吭哧瘪肚半天才锯一点的人高出一大截!

锯削完成,他放下手锯,拿起那把中齿扁锉。这才是重头戏!

只见张建军双脚自然分开,与肩同宽,重心下沉,稳稳站定。左手在前,拇指压在锉刀前端上方施压引导方向,右手在后,稳稳握住锉刀柄施加推力。身体微微前倾,腰、臂、腕协调发力,动作舒展而富有韵律!

“嗤——啦——嗤——啦——”

锉刀与钢铁摩擦,发出沉稳、连贯、富有节奏的声响!每一次推锉,力道均匀,行程完整,回程时锉刀微微抬起,避免损伤锉齿和已加工面!铁屑如同被驯服的黑色细流,均匀地从锉齿间排出!

他眼神专注,如同最精密的仪器,时刻观察着锉削面的平整度,不时用直角尺靠在加工面上透光检查,或用指甲轻轻刮拭感受平面度。发现高点,锉削重点照顾;发现扭曲,立刻调整施力点和方向进行矫正。动作没有丝毫停顿和犹豫,精准得令人发指!

先粗锉找平大面,再用细齿三角锉精修棱角和边线。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仿佛演练过千百遍!那份沉稳、老练和精准,完全不像一个第一次摸锉刀的新手,倒像是一个浸淫此道数十年的老师傅!

易中海和另外两个考官,早已被这近乎艺术般的操作吸引了全部目光!

他们不知不觉围拢在张建军工位旁,眼睛瞪得溜圆,嘴巴微张,连呼吸都放轻了,生怕打扰了这令人震撼的表演!

易中海脸上的震惊已经变成了骇然!这手法!这熟练度!这精度控制!没有十年以上的功力根本不可能!可这…这怎么可能出现在一个街溜子身上?!

其他参加考核的青年,也都停下了手里的活计,目瞪口呆地看着张建军那令人眼花缭乱的操作,再看看自己手里歪歪扭扭、满是深沟的“作品”,脸上充满了挫败和难以置信。

“时间到!”半小时飞快过去。易中海如梦初醒,声音都有些发干。

张建军几乎在时间到的瞬间,停下了最后一锉。他松开台虎钳,拿出那个还带着余温的四方体工件,轻轻吹掉表面的浮尘。

一个近乎完美的四方体呈现在众人眼前!棱角分明,线条笔直!表面平整光滑,只有细密的、均匀的锉削纹理,几乎看不到明显的刀痕!

易中海几乎是抢一样把工件拿了过去,手都有些抖。他拿出游标卡尺,亲自测量!

长:50.05mm!

宽:29.98mm!

高:20.03mm!

全部在±0.1mm的公差范围内!

他又拿出直角尺,仔细检查各相邻面的垂直度。尺边与工件面贴合紧密,几乎不透光!误差微小得可以忽略不计!

最后,他粗糙的手指拂过工件表面,感受那均匀细腻的纹理…无可挑剔!

易中海抬起头,看着眼前这个穿着破棉袄、一脸平静的青年,眼神复杂到了极点,震惊、疑惑、难以置信、甚至还有一丝…恐惧?

他张了张嘴,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另外两个考官也围上来,检查过工件后,同样是一脸见了鬼的表情。

整个考核区域,一片死寂。只有机床的轰鸣声在远处回荡。

结果毫无悬念。

几天后,红星轧钢厂门口,大红榜高高张贴。

张建军的名字,赫然列在钳工招录名单的最前面!后面跟着一个醒目的“优+”评价!

街道办王主任亲自把崭新的工作证、粮本和一套洗得发白但厚实的蓝色工装递到张建军手里。

“建军同志,恭喜你!进了轧钢厂,就是工人阶级的一员了!要珍惜机会,好好干!”王主任的语气带着前所未有的郑重和一丝…探究。

张建军接过那沉甸甸的工装,感受着厚实棉布的质感,平静地回答:“谢谢王主任,我会的。”

他抬起头,目光扫过远处闻讯赶来、脸色像吃了死苍蝇一样难看的阎埠贵,扫过人群中神色复杂、眼神幽深的秦淮茹,最后落在自己身上这套象征着身份彻底转变的蓝色工装上。

这铁饭碗,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