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重合?(1 / 2)

张嵩出生于西部广义市的一个山中小村。

童年时,在山中放牛走失过。

当地派出了大量的警员和救援人员,去山里搜寻。

最终,几名警员发现又冷又饿、躲在树洞里的他。

一名警员背他下山。

当时,张嵩心里就对警察这个职业产生了特别的情愫。

他当时还小,倒也没想过长大后一定要做警察什么的。

只不过在今后的人生选择里,还是有一些影响。

尤其是高考报专业的时候,没有过多考虑,就报考了警察大学。

进入大学之后,张嵩的目标自然而然地变成了成为“刑侦九杰”那样的传奇调查员。

只不过,任何行业都是讲究天赋的。

调查员也不例外!

在学习过程中,张嵩发现,自己其实没什么侦查天赋。

对于案件中的细节和疑点,敏感度也不够高。

死记硬背没问题,但很多需要活学活用的考试,他经常垫底。

为此,他经常陷入自我怀疑。

但凭着热忱和勤奋,他还是坚持了下来。

他的辅导员也多次安慰他,刑侦天赋是天赋,而努力未尝不是一种天赋。

在后续的学习中,他发现自己虽然不具备血迹分析需要的空间感,也没有犯罪剖绘所需要的对罪犯心理的敏锐捕捉,但他对一项很冷门的技巧,非常得心应手。

这技巧,自然就是犯罪地理剖绘!

可能是得益于童年贫困生活,所导致的敏感性格。

再加上在荒山野外奔跑,赋予他的对地形的独特感知力。

在进行地理剖绘时,他经常能准确地圈定出嫌疑人的活动范围。

他的研究生学习方向,自然也确定为犯罪地理剖绘的研究。

这个过程中,他也建立了自己的数学模型。

毕业后,在多起系列案中,他的数学模型都圈定出了还算准确的嫌疑人活动区域,对案件侦破贡献巨大。

也因此,几年之后,才能有幸加入蒋道庆老师的团队。

张嵩自认刑侦天赋的确不怎么样,他能成长到如今的水平,几乎全靠着后天的努力。

完成最初的理想,成为“刑侦九杰”一样的人物,他自认一点机会都没有。

能成为蒋道庆团队里的一员,张嵩已经足够荣幸。

不过,他其实也很好奇,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蒋道庆这样,被国家表彰的“刑侦九杰”?

为此,他前段时间和蒋道庆闲聊时,刚刚请教过这个问题。

而蒋道庆的回答很简单——

像沈庭那样的调查员!

当时,沈庭已经连续侦破几起重案,声名渐起。

而蒋道庆看了案件卷宗后,明显非常看重沈庭。

张嵩跟了蒋道庆几年时间,从没见到他那么惊喜地查看一名后辈的资料。

张嵩清晰地记得,蒋道庆略显浑浊的双眼,当时几乎可以说爆出精光。

蒋道庆甚至和上面提出过,如果有机会,希望沈庭能加入他的团队。

还说自己会专门培养沈庭,如果有可能,会将他培养成下一代的“刑侦九杰”。

甚至,培养成“刑侦第十杰”。

从那时起,张嵩就很好奇,沈庭到底有什么样的特质,能让蒋道庆这么赞不绝口。

而这次到宝乐市,张嵩终于有机会见到沈庭本人。

怎么说呢?

初看,他其实有些失望。

因为沈庭看起来太普通了。

除了有些小帅之外,粗看之下,没有任何特殊的地方。

张嵩之前幻想的年轻神探身上可能具有的,冷峻的气质、敏锐的思维、个性的锋芒,甚至可能拥有的小怪癖,比如乖戾的性格等等,沈庭身上几乎全都没有。

他的双眼,很像网络上现在流行的形容词,清澈得像大学生。

似乎没怎么经历案件的毒打,和各种疑点的困扰。

和同事相处起来,也很亲切自然。

甚至,手下打趣他、和他开玩笑,他也无所谓。

就好像是邻居家的好朋友一样。

也因此,张嵩对沈庭更加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