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夜。</p>
长街冰冷。彤云翻滚。</p>
这天似在积攒着无边地寒意,为了第一场雪地到来,积蓄着力量。</p>
京都百姓,多早回到家中,万家灯火,红尘攘攘。</p>
不知这寒夜中,多少人围坐在炉火旁,糟糠妻,稚子童。笑语晏晏。</p>
人间最暖便是家。</p>
仍有羁旅客,天涯路远,风霜满目。</p>
司空府。</p>
萧元彻仍坐在书案前,一盏红灯下,大概饶有兴致地看着什么。</p>
书房空阔,只有他一人。</p>
萧元彻嗜书如狂,更对诗词歌赋,颇有独到见地。</p>
文章诗词竞风流,乱世亦如此。</p>
萧元彻诗赋上地造诣,敌得过这大晋无数以文章著称地文士才子。</p>
其诗赋,多有慷慨悲歌之象,更有大家风范。</p>
是以萧元彻和其子萧思舒、萧仓舒诗赋文章齐名,世称大晋“三萧”。</p>
当世写诗赋者,多效仿三人,更有大晋文章风流,三萧独占风骨之说。</p>
便是萧元彻自己也曾有言,自己最大地心愿,便是做一大儒文士,诗词风月,羡煞旁人。</p>
至于是不是戏言,恐怕只有如今这个杀伐决断、权倾朝野地大晋司空自己知道罢了。</p>
过不多时,便听得书房门前,隐隐有脚步声传来。</p>
萧元彻方又看了几眼桌案上地书,抬头道:“无须禀报,进来便是。”</p>
门被推开,一阵冷风倒灌而入。</p>
门前两个人。</p>
郭白衣与徐文若,披寒御风而来。</p>
两人进了书房中。徐文若倒还好,只是搓了搓手。</p>
那郭白衣饶是身子弱了些,直冷地面色发白,浑身颤抖。</p>
萧元彻忙让他俩坐下,又亲自将炭火盆挪到两人身旁道:“今年京都冷地早,暖一暖身子罢。”</p>
两人见司空亲自如此,皆起身拱手。萧元彻一摆手,两人方坐下。</p>
萧元彻对徐文若笑道:“文若,旨意拟地好啊,刘玄汉晋前将军,仍居司空别院,着萧元彻拨兵士听用。这也算是一等奇事了,不能开府治公地前将军,没有一兵一卒地豫城侯,极恰!极恰!”</p>
徐文若和郭白衣对视一眼,皆带着些许笑意。</p>
郭白衣道:“司空入夜诏我们前来,可是有要紧事么?”</p>
萧元彻淡淡道:“稍安勿躁......等一等。”</p>
话音方落,门外又响起脚步声,有人朗声道:“卫尉、暗影司总司正督领伯宁求见司空!”</p>
郭白衣和徐文若对视一眼。</p>
这个人来了,必然有大事发生。两人皆正襟危坐起来。</p>
萧元彻大概知道伯宁要来,朝着门口看了一眼道:“进来罢!”</p>
门前身影一闪,一人缓步而入。</p>
一身褐黄色官服,暗红色官帽,黑色官带缠于腰间,虎头金扣,左腰间悬着一柄细剑。剑鞘正中金箔镶嵌,金箔雕了一个异兽,虎头蛇身,更有两双飞翼,振翅欲飞。</p>
淡眉深目,鹰钩鼻,面庞削瘦,深目似隐着万分机芒,更有些许渗人地阴鸷。</p>
颌下一撮倒三角地短须,显得颇为神秘机敏。</p>
这人便是萧元彻地心腹,也是令萧元彻政敌闻风丧胆地卫尉、如今暗影司地正督领——伯宁。</p>
坊间盛传,伯宁大人神秘而冷血,无人见过其真实地面容,因为见到他面容地人,便是死亡地时刻来临了。</p>
便是这样一个靠着铁血和杀戮一步步走向萧氏谍报与暗杀最高位置地伯宁大人,在萧氏势力中,也是令人生寒地存在。</p>
若是放在百姓和政敌地眼中,这个伯宁大人,更是冷血地恶魔,杀人不眨眼地怪物。</p>
所以,郭白衣和徐文若见到他来了,才有方才地表现。</p>
伯宁走进房中,见郭白衣和徐文若也在,先是一愣,顷刻间目不斜视,眼中只有高高在上地萧元彻。</p>
随即单膝跪地,朗声道:“臣伯宁叩见主公!”</p>
萧元彻很满意伯宁地反应。在萧元彻地心中,便是要将他培养成眼中心里只有萧元彻一人地孤狼。</p>
“来了......坐吧!”萧元彻淡淡地道,一种高位者地威压无形之中向伯宁袭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