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元心里一沉,他知道迈特纳还抱着侥幸。他从公文包里掏出一张照片,放在迈特纳面前,那是他托人从慕尼黑捎来的,照片上,几个冲锋队队员正围着一家犹太书店,用棒球棍砸着橱窗,玻璃碎片散落一地,书店老板被按在墙上,满脸是血。
“教授,这是上周慕尼黑发生的事。”杨春元的声音沉了下来,“纳粹党马上就要成为国会第一大党,他们已经放出话,要‘清理德国科学界的犹太元素’。您现在是奥地利国籍,但谁能保证,明年、后年,他们不会把矛头指向奥地利犹太人?您的实验数据,在他们眼里就是‘犹太异端的垃圾’,您的研究团队,迟早会被强行解散,留在柏林,您不仅做不了研究,连安全都成问题。”
迈特纳死死盯着照片,她当然知道这些风险。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被推开了,一个年轻的身影走了进来,是鲁道夫·佩尔斯,他是迈特纳的合作伙伴,也是柏林大学的青年物理学家。看到杨春元,佩尔斯愣了一下“迈特纳教授,这位是?”
“佩尔斯,这位是杨春元先生,来自中国东北军,想邀请我们加入破晓计划。”迈特纳介绍道,语气里带着几分犹豫。
佩尔斯拿起桌上的方案,快速扫了几眼,眉头渐渐舒展“海城的铀矿……我之前在地质学杂志上看到过相关报道,没想到你们真的探明了储量。”
“是的,佩尔斯先生,我们已经派了三批勘探队去海城,确认铀矿品位在0.3%以上,比比利时属刚果的铀矿还高。”杨春元立刻接话“我们知道您在核裂变临界质量计算方面有很深的研究,破晓计划需要您这样的青年才俊,您的年薪我们开到30万大洋,还会为您提供专门的实验小组,让您主导临界质量的研究。”
佩尔斯的心动了。他是德国犹太裔,上个月申请柏林大学的教授职位时,因为身份问题被拒绝,他渴望有一个能施展才华的平台,但一想到要离开欧洲,去一个完全陌生的中国,又有些犹豫:“可是。。我们对东北的情况一无所知,万一你们的计划只是纸上谈兵呢?万一基地建到一半,资金断了呢?”
杨春元看两人都有顾虑,心里突然有了个主意。他故意压低声音,装作不经意地说“其实,我上周刚见过爱因斯坦教授。他已经答应加入破晓计划了,还说要把普林斯顿的几个学生也带过来。他说,有您和迈特纳教授在,破晓计划的理论研究至少能提前三年,如果你们不愿意去,我只能再找其他专家了,虽然难度会大一些,但也不是不行。”
这话一出,迈特纳和佩尔斯都愣住了。爱因斯坦是全球核物理领域的权威,如果连他都答应了,那破晓计划肯定不是空谈。迈特纳看着佩尔斯,眼神里带着询问,佩尔斯则皱着眉,似乎在权衡利弊。
“杨先生,您说的是真的?爱因斯坦教授真的答应了?”佩尔斯追问,语气里带着急切。
“当然是真的。”杨春元语气坚定,心里却捏了把汗,他其实还没见过爱因斯坦,这不过是权宜之计,“爱因斯坦教授下周会去美国加州理工讲学,我之后会去和他汇合,敲定具体细节。如果你们愿意加入,我可以安排你们和他一起去东北,这样你们也能提前沟通研究方案。”
迈特纳沉默了几分钟,突然拿起笔,在方案的“参与确认”页上签了自己的名字“好,我答应你。但我有个条件,我的实验数据要全部运到东北,还有,我要带三个助手一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