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6章 南皮(中)(2 / 2)

在这种求稳的心态驱使下,五万南皮守军如临大敌般地坚守在城头上,目不转睛地盯着城外远处正在建造的大营。

这座大营规模宏大,足以容纳五万大军。

在短短七日之内就建造完成。

如此惊人的速度,简直堪称一绝。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数万民夫的劳作,以及并州军中众多优秀的建造师们按照精确的图纸规划和组织施工。

自并州军东出以来,他们每到一处都会建造营寨堡垒,这已经成为了一种惯例。

而这背后,离不开李渊多年的悉心教导。

正是在他的培养下,军中涌现出了如此众多的军事人才,他们精通建筑工程,能够高效地规划和建造营寨,为军队提供坚实的防御保障。

在李渊眼中,帅才和将才固然关键,但后勤与管理同样不可小觑。

甚至在某些细微之处,管理往往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

正因如此,李渊的军队中建立起了一套庞大而完善的管理体系。

无论是安营扎寨、饮食供应,还是夜间巡逻,都有其独特的规范和流程。

例如扎营时,营帐的布局、防御工事的构筑以及物资的储备都有明确的规定;吃食方面,从食材的采购、烹饪到分配,都有详细的安排;夜间巡营更是严格,不仅要确保营地的安全,还要注意士兵的休息情况。

而并州军每次出征作战,都必定会优先保障后路的安全。

这一原则自李渊起兵之时便已确立,起初只是他为了防止失败后能够顺利逃脱。

但随着李渊一路连战连胜,这条规矩逐渐深入人心,成为了并州军的传统。

每逢出兵,士兵们都会自觉地按照李渊的规划行事。

或许,李渊可以将他的军事理念和管理经验整理成书,流传后世。

以他目前所展现出的卓越军事才能,绝对有资格成为一代兵法大家。

在南皮城外,两万民夫在五千府兵的严密监视下,经过七天的艰苦努力,终于完成了外围大营的轮廓建设。

至于大营内部的具体布置,则要等到大军抵达后再进行详细规划。

经过一段时间的忙碌,大营终于建成。

而就在此时,周丁也率领着将近十万的大军浩浩荡荡地抵达了大营。

这一切似乎都是经过精心计算的,时间把握得恰到好处。

这支大军中,有两万府兵,他们是周丁的嫡系部队,训练有素、装备精良;两万屯营,是负责后勤保障和营地建设的军队;近六万的民夫,则承担着各种杂役和运输工作;还有四千铁骑,他们是周丁的精锐之师。

这个营地的规模仅够容纳五万大军,显然无法容纳如此庞大的队伍。

于是,两万府兵、两万屯营和四千铁骑顺利入住了营地,而那近六万的民夫则被另外安置在一营,与并州军本部人马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