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将它们全部攻打下来,这绝对不是周丁所能做到的事情。
这些坞堡的守卫者们都是以亲族关系为纽带,他们的抵抗意志异常坚定,而且兵力充足。
再加上堡内并不缺乏粮食,所以要想在不损耗自身实力的情况下攻下这些坞堡,恐怕没有一个月的时间是绝对不可能的。
如今周丁所忧心的问题,实际上正是李渊最为担忧的事情。
毕竟,没有人能比李渊更深刻地认识到这些世家豪强所拥有的力量。
在五胡乱华的时期,北方大地被胡骑肆虐,长达数百年之久。
那些北地的世家大族却能够藏身于坞堡之中,安然无恙地坐观天下风云变幻。
由此可以想见,这些人的韧性是何等之强。
李渊现在所面临的敌人并非大汉,而是散布于天下各地、掌控着地方大权的世家大族。
这些世家大族才是李渊需要逐个铲除的真正敌手。
周丁站在土丘之上,远远地眺望着那座宛如龟壳一般坚固的坞堡。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他最终还是决定放弃进攻。
“传我命令,让耿氏献出五千石粮食,大军便可就此退兵!”
周丁虽然放弃了继续攻打耿氏坞堡,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会轻易放过耿氏。
否则,岂不是会让人觉得他们并州军是欺软怕硬之辈?
若是如此,其他地方的势力恐怕都会纷纷效仿,到那时,他周丁又该如何去打草谷呢?
周丁提出的条件很快就传到了耿氏的耳中。
耿氏内部随即引发了激烈的争论,众人对于是否应该接受这个条件意见不一。
在这场激烈的讨论中,一部分人坚决主张绝不妥协,要与并州黄巾贼抗争到底,他们坚信只要坚持等待朝廷的支援,就一定能够战胜敌人。
这部分人被称为强硬派,他们的态度坚决而果敢。
另一部分人则持有不同的观点,他们认为以和为贵才是明智之举。
毕竟,所涉及的不过是一些钱粮而已,相较于百姓的生命安全和家族的延续,这些都显得微不足道。
只要能够让百姓免受战乱之苦,付出一些钱粮又有何妨呢?
这部分人被称为求稳派,他们的想法更加务实和稳重。
值得注意的是,持强硬态度的人大多是耿氏家族中的年轻一辈,他们充满朝气和斗志,对家族的荣誉和尊严有着强烈的捍卫欲望。
而主张和平的人则以老一辈为主,他们经历了更多的风风雨雨,深知战争的残酷和家族的责任。
在这场争论中,年轻一辈的代表人物是耿纯,他以坚定的立场和激昂的言辞,力挺强硬派的观点。
而老一辈的代表则是家族中的族老们,他们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家族情感,主张以和为贵。
这场激烈的讨论并没有持续太久,仅仅不到一个时辰,就以和为贵的观点占据了上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