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之后,周丁率领着三万府兵和两万屯营,如同一股汹涌的洪流一般,直捣黄龙,杀入了巨鹿郡。
这一次,周丁采取了一种更为激进的战术——分兵。
他将各营校尉所率领的本营兵马与屯营进行整合,组成了一支支规模为五千人的大军,并分别朝着巨鹿郡的各个方向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与赵郡不同的是,周丁此次的目标不仅仅是掠夺粮食,还要抢夺人口。
赵郡位于太行山脚下,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周丁需要一个稳定的赵郡,以便将从冀州其他各郡抢夺来的粮食和人口安全地运送到襄城。
襄城作为一个中转站,通过滏口陉可以进入并州。
为了确保后路的稳定,周丁并没有在赵郡大肆劫掠和杀戮,而是采取了相对温和的手段。
当周丁的军队到达巨鹿郡时,情况发生了变化。
巨鹿郡曾是张角起兵的主要营地之一,当这里的人们得知大贤良师派遣麾下的前将军周丁前来进攻巨鹿郡时,纷纷群起响应。
这是周丁始料未及的。
更让他惊讶的是,就在他刚刚踏入巨鹿郡不久,竟然有几支看起来像是流民的队伍前来投效。
这些人衣衫褴褛,面容憔悴,但眼中却透露出一种对周丁的信任和期待。
面对这些前来投效的人,周丁并没有过多犹豫。
这些人虽然看起来像流民,但实际上可能是当地的一些盗匪或者散兵游勇。
于是,他果断地将他们编入后勤队伍,让他们负责运输缴获而来的粮食和钱帛。
对于周丁的这个安排,这些宛如流民般的队伍不仅没有流露出丝毫的不满,反而一个个都欣喜若狂。
因为这些人虽然被称为黄巾军,但实际上他们都是附近山野水泽中的盗匪。
这些人原本都是在黄巾起义失败后,四处流窜、无以为生,最终聚集在一起落草为寇的。
而且,他们每支队伍的人数都非常有限,最多不过三四百人,而且还都是拖家带口的。
所以,与其说是投靠周丁,倒不如说是为了能有口饭吃。
当并州军攻入巨鹿郡之后,巨鹿郡内的各县纷纷紧闭城门,据守城池,或者躲进坞堡中以求自保。
周丁并没有急于攻打这些坞堡或县城,而是先将目光投向了乡野地区。
他开始率领军队扫荡各个村落和庄园,将其中的青壮年男子挑选出来,编入军队。
同时,强行将这些人的家眷运往后方,以确保他们不会成为自己的后顾之忧。
周丁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深知在接下来的大战中,兵力的多少将直接决定胜负。
通过扫荡乡野,他不仅能够获得大量的青壮劳动力,充实自己的军队,还能打破地方上原有的秩序,为后续的战斗创造有利条件。
当周丁及其麾下的军队踏入巨鹿郡之后,他们惊讶地发现,巨鹿太守已经下达了坚壁清野的命令。
这意味着大量的百姓要么躲进了城中,要么藏匿在世家豪强的坞堡里。
周丁原本计划率领大军攻占一座坞堡,以此作为大军在巨鹿郡的立足之地。
这座坞堡却给周丁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