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并非只有徐晃享有如此待遇。
此次东征的所有将领都被允许自行募兵,只要他们有能力养活这些士兵,便可随意募集。
李渊这次可谓是彻底放权给手下,给予了他们充分的信任。
允许他们暴兵。
而李渊所期望得到的,无非就是人口和粮食这两样东西。
至于其他的,都归此次东征的将士们所有。
徐晃率领大军一路势如破竹,成功攻下了鹿泉。
这一消息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一侧的黑山军中引起轩然大波。
黑山军首领张燕听闻此讯后,惊疑不定,急忙召集手下人前来禀报详情。
“中郎将,据可靠消息,此次出兵鹿泉的竟然是并州牧李使君的并州军!他们的旗号上赫然打着东中郎将徐的字号,而且已经顺利攻下了鹿泉!”
斥候的禀报犹如一道晴天霹雳,在张燕的耳边炸响。
张燕的面色瞬间变得惊疑不定,他猛地站起身来,在大堂内急速地来回踱步,仿佛这样能让他纷乱的思绪稍稍平复一些。
“天策上将居然出兵了!”
张燕喃喃自语道,声音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意味。
尽管早在几个月前,他就曾隐隐听到过一些风声,但那时他只当那不过是无稽之谈的谣传罢了。
毕竟,李渊如今可是堂堂的并州牧,手握并州八郡之地,麾下更有军民两百余万之众。
这样的实力,就算是张燕倾尽全力,恐怕也是望尘莫及。
而且,在张燕的眼中,李渊其实早已与他一样,都是大汉的臣子。
既然已经接受了大汉的任命,那就意味着他与黄巾军彻底划清了界限,成为了大汉的一份子。
既然如此,又何必还要提着脑袋去干那造反的勾当呢?
安安稳稳地享受荣华富贵,割据整个并州,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岂不是更好?
总而言之,如果张燕能够取代李渊的位置,那么他肯定不会再继续反叛朝廷了。
就拿他现在的情况来说吧,他虽然只是一个平难中郎将,而且还蜷缩在黑山之中,但他手下却拥有着十多万的军民。
在这小小的黑山范围内,他可以说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生活得非常惬意。
这也是为什么张燕一直没有去攻打鹿泉的原因。
至于黑山军偶尔会袭扰郡县,那张燕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已。
毕竟,黑山军并不是他张燕一个人说了算的。
当初,张燕接受了朝廷的册封,得到了一个平难中郎将的官职。
从那时起,他就和其他太行山的首领产生了一些间隙。
毕竟,张燕得到了朝廷的官职,领取了朝廷的俸禄,转眼间就变成了朝廷的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