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3章 玉壁城(中)(2 / 2)

尽管可以有效应对地方可能出现的问题,但在面对各种灾难时,地方的力量可能会显得苍白无力,无法有效地采取行动。

李渊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下定决心说道:“构建以长修县一带为核心的防线,河东南部已经毁于一旦,河东北部必须要守住!”

他的声音在城墙上回荡,显得格外坚定。

站在他身旁的黄都闻言,立刻将目光投向了周围的地势。

黄都跟随李渊多年,经历过无数场战斗,也具备一定的军事眼光。

他看着长修县的地形,心中不禁一沉。

长修县虽然地处高地,地势相对有利,但四周通风,没有天然的屏障可以阻挡敌军的进攻。

这意味着一旦敌军从四面八方包围过来,长修县将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守军很容易被围困致死。

黄都忧虑地对李渊说道:“大将军,这长修县可不是好守的地方啊!”

李渊自然明白黄都的担忧,他的目光顺着黄都所指的方向望去,凝视着西南方向,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那边地势绝佳,若在此处修建一座军城,只需一万兵力,便可将整个河东北部牢牢守住!”

李渊站在高处,手指着西南方,语气坚定地说道。

众人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在汾水和谏水的分界岭处,有一块受雨水冲刷和河水侵蚀而形成的黄土台地。

这块台地临河的一面,被切割出了一道道沟壑断壁,宛如天然的防御工事。

“此处建城,背靠后方的汾河,与太原相连。一旦有战事发生,可以从容不迫地通过水路将物资源源不断地运输到城中。”

李渊继续解释道。

“设立此城,河水环绕,形成天然的护城河,一面背靠汾水,另外两面则是高耸的黄土断壁。如此一来,我们只需守住一面,便可抵挡住南方来敌的进攻。”

黄都站在李渊身旁,静静地聆听着他的分析。

这一刻,他再次被大将军惊世的军事才能所折服。

仅仅是在周围转了几天,大将军竟然就已经想到了如此精妙的布局。

这种走一步算三步的战略眼光,实在是令人惊叹不已。

然而,如果让李渊知道黄都心中的想法,他恐怕只会微微一笑。

因为这所谓的惊为天人之举,不过是他借鉴了前人的经验而已,并非完全是他自己的创见。

李渊的手指向远方,那里便是后世声名远扬的玉壁城。

这座城池见证了无数历史的沧桑变迁,而其中最为著名的一场战役,便是西魏守将韦孝宽以八千兵力,成功抵御了东魏主将高欢的二十万大军。

这场激战持续了整整三个月,高欢损兵折将七万余人,却始终无法攻克玉壁城。

直接将这位高王的心态打崩,撤军之后,没多久就忧愤成疾,没多久就死在了晋阳。

这座黄土台,实际上早在春秋时期的晋国,就已经成为了军事防御工事。

当时,为了抵御来自西方的戎人,晋国在此地建立了这座军事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