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章 玉壁城(上)(2 / 2)

而且,更糟糕的是,一场战争即将来临。

在未来的两年里,河东大地恐怕都难以恢复平静。

面对这样的情况,李渊最为忧心的就是河东地区的百姓。

这里有六七十万人口,如果不采取措施,仅靠剩下的小半个河东之地,根本无法养活这么多人。

所以,必须要迁移走大半的百姓,才能确保他们的生存。

这时,黄都提醒道:“还有一个问题,黄河的缺口仍然存在。如果不想办法堵住这个缺口,洪水就会一直泛滥下去,永无宁日!”

他的目光看向了西南方,那里正是黄河缺口的方向。

李渊听到这话,也顺着黄都的视线看向了西南方,眉头紧紧地皱了起来,陷入了沉思之中。

过了一会儿,李渊说道:“不,现在还不是着急去堵黄河缺口的时候。南边的大汉正在紧急调拨钱粮和士卒,不出两个月,他们肯定会对河东发动进攻。虽然洪水已经有所缓解,但每天仍然在不断喷涌,这恰好可以阻挡汉军北上的步伐,为河东争取一些时间。”

李渊的决定虽然有些无奈,但也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尽管这样做对下游的百姓来说很不公平,但为了河东的安全,也只能如此了。

闻言,黄都沉默了下来,他眉头微皱,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在决定放弃南边一部分河东土地后,战争的天平其实已经悄悄地开始向并州倾斜。

汉军若想要越过黄河,就必须堵住黄河的缺口。

否则,一旦他们踏上河东的土地,凶猛的洪水将会如猛兽一般,无情地冲刷下游的一切。

而对于地处低洼之地的汉军来说,这无疑是一场噩梦,他们将不得不时刻面对头顶上那如达摩克利斯之剑般高悬的洪水威胁。

相比之下,退往长修县一带的并州军则占据了高地,他们可以居高临下地俯视南方的汉军。

这样一来,并州军不仅拥有了地形上的优势,更在战略上占据了主动。

李渊的这番话,显然是将选择的难题抛给了大汉。

要进攻河东,就必须先替李渊修复黄河的缺口;否则,汉军就只能望着黄河兴叹,无法前进半步。

可以说,李渊的这一退,让汉军陷入了一种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如此一来,又可以拖延汉军一段时间的脚步了!”

黄都手捋着短须,若有所思地说道。

他的眼中闪过一丝狡黠,似乎对这个局面感到颇为满意。

李渊闻言,微笑着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从战略眼光来看,李渊的这一决策无疑是明智之举。

通过让出一部分河东土地,他成功地将汉军引入了一个陷阱。

汉军若想要继续推进,就必须先解决黄河缺口的问题,而这无疑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