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9章 赈灾(上)(2 / 2)

可惜的是,在这个时代,根本不存在所谓的最佳救援时间。

即使李渊有心救援,他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和资源来支持这样大规模的救援行动。

天灾一旦爆发,人们的生死存亡往往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李渊率领大军进驻杨县后,很快,他抵达河东的消息就像野火一般迅速传播开来。

这个消息对于那些原本惶恐不安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一针强心剂,迅速将浮动的人心稳定了下来。

然而,事实上,李渊的到来并没有给受灾的百姓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他所能做的,也仅仅是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切,却无能为力。

黄都早在靠近灾区的长修县一带就设立了赈灾点,专门用来接济那些从南方逃荒而来的灾民。

与此同时,大量的粮食和其他物资也正在后方紧张地调集着,以确保赈灾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然而,这场地震的发生却完全出乎了人们的意料。

它来得如此突然,以至于人们根本来不及做出充分的应对准备。

面对如此紧急的情况,粮食的紧急调拨成为了最为关键的任务。

为了解决这一燃眉之急,需要从并州额外调拨大量的粮食。

然而,并州的粮食供应一直都是按照既定计划进行的,这突如其来的变动让负责此事的阎忠感到措手不及。

由于并州的预算并没有考虑到河东地区会突然爆发地震并导致黄河决堤,因此,这多出来的四五十万灾民所需要的粮食数量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在这种情况下,并州方面只能想尽办法从其他方面挤出一些粮食来应急。

而任何一个小小的调整都可能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这使得阎忠在调集粮草的过程中进展异常缓慢。

经过漫长的等待,终于在李渊抵达河东后的一天,又一批两万石的粮食才艰难地抵达了河东杨县。

李渊押送着这批珍贵的粮食,一路向南前行。

他的心情有些沉重,因为他知道这些粮食对于那些受灾的人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经过长途跋涉,粮食终于抵达了长修县。

一进入长修地带,李渊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

这里已经聚集了不下十万的灾民,他们都是从南方逃难而来的。

这些人们衣衫褴褛,面容憔悴,眼神中透露出绝望和无助。

为了维持秩序,朝廷特地派遣了一千五百名禁军前往各个灾民的赈济点,负责保障他们的安全和生活。

李渊原本计划带领着自己的五百骑兵继续朝着河东南方前进,但现实却给他泼了一盆冷水。

南方的道路泥泞不堪,几乎无法通行。

马蹄陷入泥沼中,难以自拔,这使得他们的前进变得异常艰难。

无奈之下,李渊和他的骑兵们不得不停下脚步,无法再继续前行。

站在高坡上,李渊极目远眺,他看到了南方的灾民们正艰难地淌着泥水,拖家带口地朝着长修县缓缓走来。

这一幕让他心如刀绞,他无法想象这些人们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是如何生存的。

更让李渊担忧的是,如果不是此处地处高地,恐怕长修县也难以幸免,早就被汹涌的黄河水淹没了。

大自然的力量是如此巨大,而人类在它面前显得如此渺小和脆弱。